此外,由於波茨南猶太人日益來到德屬西非開墾種植園,大量女工被種植園吸收,但是男工一般被認為懶惰而遊手好閒不受待見。這種情況下,勞工處按照全世界通行的辦法,靠一壺烈性酒和一張字據便把大量的黑人勞工運到了德國的各大煤礦,其後的生產和生活均由軍方進行統一的管制。
1894年,勞工處從外國引進的勞工總數為5萬人,1895年這個數字翻了一倍達到10萬。
瓦德西樂觀的估計,到1900年在德國工作的外國勞工的總數將達到50萬。
和那個年代亞洲和非洲普遍存在的飢餓相比,在德國工作的這些工人起碼是能吃飽飯的。
所以,契約工人雖然有名義上的工資,但是卻基本拿不到手裡,這是那個時代的通例。因此工資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的食物成本大約每年100馬克,再加上組織管理和運輸費用,使用一名契約工人一年的成本是120馬克,其工作效率和僱傭的德國礦工相當,而後者提供食宿的情況下,一年的工資平均為480馬克。
在這種情況下,勞工處從中獲得的利潤是顯而易見的,即使將差價中的一半返還給礦方,10萬名工人一年下來依然可以賺取高達2400萬馬克的淨收益。
引進非洲契約工人的做法對於德國社會經濟的影響是及其重大的,西里西亞和魯爾區的礦工們為此阻止了聲勢浩大的罷工遊行。對此,瓦德西一方面動用軍隊進行了嚴厲的鎮壓,另一方面他接受自由黨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每週60小時工作制。這一舉措比歷史上提早了5年。
由於此時德國經濟蓬勃發展,建築工人尤為缺乏,工作時間的縮短又加劇了各大城市的“用工荒”,所以失業的礦工並不難找到一份新的工作。而且加上各大煤礦在接受勞工處“整體改制”前會給辭退的工人發放高達半年的失業津貼,因此罷工事件慢慢消失了。
對德國的另一顯著影響體現在經濟方面,引進契約工人後,煤礦的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魯爾地區每噸煤炭的出廠價從13。6馬克下降到11馬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因為這使德國煤炭在和英國煤炭的競爭中首次具備了成本優勢——加的夫裝船的普通煙煤的出廠價格一般在9-10先令,摺合11。8馬克。
勞工處以軍隊特有的嚴格和高效,在瓦德西政府的支援下,經過短短一年時間便完成了對魯爾、薩爾和萊茵蘭地區所有煤礦的整合,德國萊茵煤業卡特爾宣告成立。
作為魯爾地區,同時也是全德最大煤礦和內河航運業老闆的施廷內斯成為該組織的第一任主席。雄心勃勃的施廷內斯在走馬上任的第一週便被瓦德西引薦給威廉,瓦德西此舉在於向威廉展示自己的功勞,而威廉也樂意傾聽。
在波茨坦的無憂宮,胡-施廷內斯滔滔不絕向威廉講述了勞工處對於德國煤礦業的巨大幫助,並信誓旦旦的表示要領導德國煤炭企業在三年內把英國煤排擠出柏林,五年內擠出漢堡和不萊梅。
威廉雖然覺得施廷內斯是在“吹牛”,不過臉上還是笑意盈盈。
“胡老闆是打算用什麼辦法把英國煤炭擠出柏林?”威廉搖搖頭,笑著說道:“我和漢堡航運公司的總經理巴林先生是好朋友,據他說,英國每年向柏林銷售兩千多萬噸煤炭都是作為船舶的壓艙物被從倫敦運來的,其運費甚至裝卸費都可以忽略不計,而魯爾生產的煤炭無論透過鐵路還是內河運輸,運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吧。”
“沒想到陛下對於海運知識如此瞭解,這一點的確很令人頭疼。大不列顛的商船在出港前,任何多餘倉位都可以裝上煤炭,因為這種貨物在世界上的任何地區都是最有競爭力的商品。至於對我國的貿易,這種優勢就更加明顯,因為我國從倫敦進口貨物中羊毛和棉花佔了很大比例,煤炭是作為壓艙物裝船並解除安裝在港口的煤棧上,水腳費低到令人髮指的程度。不過陛下請放心,使用契約工人後,我們條件較好的煤礦的生產成本已經比英國的露天煤礦有了些微的優勢,如果配以特殊的鐵路和內河運價,那麼我們的確是有機會擊敗英國煤炭,即使這個過程會持續很久。我想,期間柏林地區的煤炭使用者會因此而受益,所以從整體看,這對我國依然是有利的。”施廷內斯以一位業內人士的口吻細心的向威廉解釋道。
“這種做法從邏輯上的確是講得通的,真希望看到英國煤炭被徹底擠出德國市場的那一天啊!”威廉感嘆的說道。歷史上,直到戰前的1912年,英國對德國的煤炭出口依然高達1200萬噸,價值800萬英鎊,這個數字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