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更是給孟尼利克國王帶來了德國人滿滿的誠意。
此時,由於連續的戰爭以及失去了對西北部提格雷地區的統治,阿比西尼亞王國財政早已捉襟見肘,即便是法國人淘汰的火槍,他們都要算計著購買。
對此,威廉大筆一揮,2000萬馬克的貸款直接送到了孟尼利克的手裡。
當一支支有戰鬥力的軍隊被組建起來,並被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時,孟尼利克再也沒有理由懷疑德國人有任何不良企圖了。
於是,他對德國修建阿薩布至亞地斯亞貝巴的鐵路給於了巨大的人力上的支援,近5萬名來自南方的黑人奴隸被送到彼得斯的面前。正是在如此巨大的投入之下,彼得斯才下定決心要在3年內建成鐵路的,因為他十分擔心來自法國人的競爭以及英國人的陰謀詭計。畢竟,這條鐵路不僅使法屬索馬利亞在經濟上變得毫無價值,而且也勢必影響到英國在提格雷地區間接統治的穩定性——《特里亞農條約》後,英國以450萬英鎊從撒丁-皮埃蒙特王國的手裡買下了後者在提格雷王國境內的所有權利。
英法德三國此時在非洲之角的關係變得異常微妙,使得彼得斯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由於德國的外交決策,他從德屬東非、維圖、烏干達一路走來,往往一個地方屁股還沒有座熱乎,便失去了。眼下的這片土地再也不能失去了,尤其是不能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葬送掉。
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取所需
德國在阿比西尼亞修建鐵路的訊息傳來,法國國內的時事觀察家一陣軒然大波。什麼“鐵路建成之時就是法屬索馬利亞港口長滿荒草的開始”之類的論調不絕於耳。
在決心修建這條鐵路前,德國的外交家們已經預感到必然引起英國,尤其是法國的不滿。赫伯特為此再三勸說威廉要保持“忍耐”,千萬不能被彼得斯的空口大話衝昏了頭腦。
不過,威廉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是絕不會半途而廢的,更何況這條鐵路的意義如此重大。
如果把世界地圖鋪開,那麼印度洋乃是介於西方世界和東方世界的交通中心。
只不過現階段文明世界的中心是在北大西洋。亞洲在普通歐洲人的眼中是和落後、未開化連在一起的。不過當時間再推後20年,亞洲國家普遍覺醒之時,各國的海軍權威就會發出“誰掌握了印度洋誰就掌控了世界”的吶喊。
在威廉看來曼德海峽就如同圍棋棋盤上的天元位置,在某種意義上比蘇伊士運河更加重要。
正是基於這一考慮,威廉才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使德國勢力紮根於非洲之角,阿薩布-亞地斯亞貝巴鐵路的建設便是這一行動的關鍵所在。
如果沒有一條鐵路聯絡到遙遠的阿比西尼亞的中部地區,那麼德國在連淡水都無法自給的阿薩布港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旦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海軍可以從容的對阿薩佈施行封鎖,甚至一舉佔領,畢竟德國政府曾經向英國承諾絕對不會在當地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設施建設的。
可是當有了一條連線阿比西尼亞首都的鐵路以後,情況就會大大不同了。戰爭爆發後,數目龐大的孟尼利克國王的軍隊可以依靠鐵路迅速開赴阿薩布,協助德軍抗擊英軍或者可能還有法軍的進攻。
塔列朗本人是不希望在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和德國心生齷齪的——在他看來歐洲(包括北非)以外的事情都不是什麼大事——不過,為了安撫國內的反德輿論。他還是責令法國駐柏林大使向德國外交部提出了質詢。
對此,赫伯特向法國朋友做出了坦率而友好的說明,甚至提出願意把鐵路的部分股份轉讓給法國公司。
法國在非洲的傳統政策乃是基於和英國的對抗,所以對於如何處理和德國的爭執並無現成的案例可循。
當法國大使把德國的答覆傳回國內,一時間法國人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為此,費裡內閣召開了一次專門的會議,並邀請了工商界的頭面人物參加,看看這條鐵路有怎樣的經濟價值,法國是否有必要也參與進來。
得出的答案是令人失望的。
整個阿比西尼亞的年貿易額只有3000多萬法郎,而且大多是銷往阿拉伯世界的土產,比如樹膠,沒藥等等以及少量畜產品和咖啡。
雖然鐵路建成後貿易一定會大幅度增長,但是法國人對此依然興趣不大,因為鐵路的總預算超過8000萬馬克,其建成後的收益率很成問題。
至於評論家宣稱的法屬索馬利亞可能因此而荒廢的論調就更是小題大做、無中生有了。歐洲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