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5部分

場的,就是這鋼鐵洪流。”

在結束了會議之後,楊朔銘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他記起了剛才江雪瑩說過的話,打了一個電話,不一會兒,一位情報軍官將有關蘇聯坦克部隊現階段情況的情報送了過來,並附帶有一些照片。

接過檔案之後,楊朔銘將它們開啟放在了桌子上,他並沒有急於去看文字的內容,而是將目光集中到了那些照片上。

楊朔銘拿起一張照片看了起來,照片上是一輛有著圓形炮塔的輕型坦克。…;

熟悉各種歷史上的武器裝備的楊朔銘,不用看說明,便認出了這輛坦克的型號。

這是一輛蘇聯代號為“6t…2”的快速輕型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蘇俄用內戰中繳獲的坦克建立了一批坦克支隊,後來合編為坦克大隊。1929年,蘇聯軍事委員會透過了一項決議,決議指出由於“裝甲武器是一種新式武器,我們對它無論在戰術運用上(單獨使用或與步兵、騎兵協同使用)或是最有利的組織形式上都沒有充分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在1929年至1930年組成常備試驗機械化部隊。”與此同時,蘇聯著手研製中型坦克,主要用於伴隨步兵作戰。後來,受德國裝甲兵運用理論的影響,蘇軍逐漸擺脫了坦克兵單純伴隨步兵作戰的觀點。

由於歷史傳統的原因,蘇聯一直重視輕騎兵的作用,所以要求坦克具有很高的速度。1925年,蘇聯向美國購買了兩輛“克里斯蒂”高機動性坦克,並於1926年在沃羅涅什進行了廣泛的試驗,同年設計了一種基於“克里斯蒂”坦克的簡化型坦克,稱為“6t…1”快速坦克。1926年底又設計出了“6t…2”快速坦克,經試驗後,在1927年1月該坦克獲准批次生產。雖然“6t-2”快速坦克是蘇聯坦克發展的明顯進步,但該坦克的效能仍然不能滿足蘇聯軍方的要求,因此後來又研製了“6t…3”和“6t…4”兩種車型,主要改進在武器部分。1927年底,蘇軍提出研製另一種“6t”快速坦克,要求該車不僅要火力強,而且要透過採用本國研製的新型發動機來提高機動性,這種車即“6t…5”快速坦克,裝有一門45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928年,蘇軍又提出重新設計“6t”坦克,要求將車體裝甲改用焊接裝甲,並加大裝甲板傾斜角度,以增強防護力。1928年10月設計出“6t…7”快速坦克,該車採用新設計的炮塔,安裝一門45毫米火炮和2挺7?62毫米機槍,還換用了發動機,使機動性有明顯提高,裝甲防護也有所加強。

6t快速坦克經過多次改進,已經具有現代坦克的特點了。為了滿足不同作戰任務的需要,蘇聯人在該車基礎上發展了多種變型車,主要有“6t…3”坦克架橋車,“6t…5a”火力支援車,“6t…5…ot”噴火坦克,“6t…5y”指揮車,“6t…7a”火力支援車和“6t…7y”指揮車等。而“6t…7”的設計經驗成功運用到了更新型的“t…34”中型坦克上,因為從“t…34”坦克身上明顯可以看到“6t…7”的影子。“6t-7”坦克的高速度是依靠奇特的“輪履方式”實現的,公路行駛時使用輪胎方式,越野行駛時使用履帶方式,不過這種複雜的輪履結構造成相當程度的使用不便。

“6t…2”坦克一經出世並裝備部隊就深得蘇聯紅軍的鐘愛(“次愛”就是由英國入口的“威格士”坦克;蘇聯稱之為“t…26”),其實這種坦克是有很多缺點的,主要是來自美國的發動機效能欠佳;開不了多久就會過熱;駕駛艙空間狹少阻礙了乘員的工作進度,比如在1932年11月7日,10架“6t…2”坦克負責參加莫斯科紅場巡行,就有兩架臨時壞掉了,這可以看得出“6t…2”效能的不穩定。

“6t”快速坦克主要供蘇軍遠端作戰的獨立裝甲和機械化部隊使用,但因其裝甲防護薄弱,在邊境小規模的衝突中明顯不敵中國坦克,所以蘇軍使用該種坦克主要用來攻擊敵人的後方,以奪取諸如司令部,補給基地,機場等重要目標。蘇聯人明白“6t”快速坦克的缺點,於是大力發展了“t”系列的坦克,包括“t…12”(此款坦克拖後到1929年才完成研製,而仿製的t…16,1925年就仿製成功),“t…16”,“t…18”,“t…19”,“t…24”,“t…26”,“t…27”,“t…34”等。

“t…26”坦克和“6t…7”一樣是早期蘇軍坦克部隊的主力裝備。其原型是英國“維克斯”型坦克。t26坦克於1931年正式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