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部分

芳華自己唱高音是很勉強的,她便從網上找來這歌,放給佩特拉聽,旋律基本就靠佩特拉自學了,芳華只負責解釋歌詞和指導她的咬字。

沒想到小女孩清脆的童聲唱起這歌來,還真是蠻好聽的。而且在魯迪和米婭也一致表揚和讚賞後,小佩特拉越發天天地在屋子裡“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地唱個不停了。

佩特拉還拿出自己收藏的畫冊,指著上面的喜馬拉雅山,對芳華說自己非常喜歡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長大後一定要去那裡旅遊。

芳華猜想這小姑娘之所以這麼喜歡高原和雪山,是因為蘇黎世就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北麓,在蘇黎世湖畔的山坡上就可以遠眺阿爾卑斯山的雪峰。

在湖泊、雪峰、藍天、綠地、鮮花的環境中,又是這樣富足悠閒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心性活潑開朗,熱愛大自然,也就一點不奇怪了。

其實,瑞士整個國家的人都有著強烈的環保意識。

比如這條流經老城區的利馬特河及其上游的蘇黎世湖,在40年前也並不是像現在這麼清澈見底的。因為蘇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業城市,當年高度發展的工業使得蘇黎世湖成了汙染的重災區,湖裡的水質甚至差到不能游泳的程度。

這生活環境的急劇惡化,成為蘇黎世人的切膚之痛。他們痛下決心,建立了發達的城市汙水處理系統。全市所有的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都要經過機械、生物、化學、滲透等淨化程式後,才能排放入連通蘇黎世湖的利馬特河。也就是說,在蘇黎世,流入蘇黎世湖的每滴水都是經過淨化處理的。

經過多年的治理後,瑞士人驕傲地宣稱,蘇黎世湖中心的湖水質量已經達到了可以直接飲用的程度。

而且不但湖水河水的質量得到了改善,周邊的生態環境也大大改善,也就吸引了大量的水鳥長年在湖上河中飛翔棲息。

芳華和佩特拉常常在傍晚或者週末,一起沿著河邊湖畔散步,欣賞河中美麗的白天鵝的嬉遊。她們也常常走下河堤的臺階,拋灑麵包屑給它們餵食。

蘇黎世的年平均氣溫8攝氏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真的很宜人。所以,即使在外面散步很久,也不覺得很冷。

而且空氣很溼潤,有點像成都的感覺,不過空氣質量可就比成都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

芳華在這裡雖然天天徒步走路,很少坐車,但是一星期下來皮鞋也是乾乾淨淨,幾乎不用擦的。她每天晚上洗漱的時候,也明顯感覺到這臉比在國內時每天的風塵僕僕乾淨多了。

不過這裡再好,也是異鄉。

來到蘇黎世已經一個月,在經過初到時忙於熟悉環境、適應新生活的緊張之後,芳華對這兒的新鮮感有些減退。而且她每日的生活又非常規律,規律到有點枯燥了,芳華不由開始頻頻思念起嘉輝來。

結了婚還是和純談戀愛的時候不一樣。

同樣的思念,在婚後卻會更加有畫面感。有時,那畫面會讓芳華自己都紅了臉。

好在房東家裡、科裡、實驗室裡到處都可以上網,幾乎每天中午芳華都可以和嘉輝在網上影片聊天,那個時候的北京正是傍晚。

所以,芳華雖想念嘉輝,但還可以忍受。

嘉輝在北京的生活,她很熟悉。所以,每次聊天幾乎都是她喋喋不休地跟嘉輝訴說著自己在這邊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她的一點一滴的收穫和喜悅,嘉輝都知道,也都感同身受。

有時候,她也會故意對著螢幕上的嘉輝撒嬌:“唉——,我在這邊孤枕難眠,怎麼辦啊?”

嘉輝就會低下頭,右手食指和中指輪流輕輕擦一下眉梢,這是他思考時愛做的小動作。

然後他抬起頭,認真地說:“要不,我寄個人形抱枕給你,你抱著它睡覺?”

芳華卻又會哈哈大笑:“才不要,我的床小,放不下。”

而螢幕上的嘉輝也會嘴角輕翹,微笑不語。

這天,芳華說完了閒話後,又說道:“昨天都立春了,還有一星期就過年了。今年我不在北京,你要不要回四川過年啊?”

“嗯,過兩天我請了假再說。其實實驗室這兩天就已經在封門凍細胞,都沒怎麼幹活了。”

“哦。”

嘉輝卻很關心地問她:“第一次在國外過春節,你準備怎麼過?”

“沒怎麼打算。哦,對了,趙玉玲倒是說,讓我去慕尼黑找她玩。”

“那也好啊。”

“可我懶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