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的理論知識很多,也很重要,只有掌握好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實際的山巒形局,才能做到一點就通的階層。”李誠軒一邊往山裡走,一邊說,而且說得也相當實在。
“好的!師父,我一定會用心去聽,用心去記的……”張志良倒也很虛心接受。
“龍脈,是指起伏的山脈。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面與龍相似,故中國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
在華夏古代傳統堪輿學中,將“龍脈”視作一種特殊的地理形態。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
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像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
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是細微地形和水流,正所謂‘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細細分辨即可。
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
古代“風水術”首推“地理五訣”,就是“尋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
“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
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分辨別生氣與死氣,分陰陽等,必須瞭解來龍去脈,才能判斷因果吉凶。
風水業內公認:崑崙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龍中的祖龍。龍脈從崑崙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
龍脈的佈局結構和分級,類似一棵大樹有根龍、幹龍、支龍、葉龍。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被認為是風水寶地,也即是龍穴。
崑崙山的左邊是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北邊有阿爾泰山,伴它行的還有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
崑崙山的右邊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等山脈。崑崙山龍脈夾在上述南北山脈中間,不斷向東伸展。
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然後東出河南,同時展開北向、南向、東向、西向分支,形成整體的崑崙山脈體系。
崑崙山到了中原以後,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嶺;加上五嶽:北嶽恆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還有西南的峨眉山。
這些大大小小的龍脈,構成了一幅華夏巨龍圖。”李誠軒一邊說,一邊用樹枝在地上畫出大概的地圖。
“龍脈,也指起伏的山脈。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面與龍相似,故華夏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在華夏古代傳統堪輿學中,將“龍脈”視作一種特殊的地理形態。
所謂祖宗山,就是山脈的出處,群山起源之處,父母山就是山脈的入首處,審氣脈即指審視山脈是否起伏連綿,山脈分脊合脊是否有輪暈,有輪有暈為吉,否則為兇。
根據風水學,又將山脈的起伏和形態,依據不同的狀態,分為“九龍”: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飛龍、臥龍、隱龍、騰龍、和領群龍。
來龍就要山勢曲折婉轉,生猛有力,氣勢恢宏,山體秀麗。
龍脈指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誌,故風水家稱之為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
古人認為,這樣便可以辨別藏風得水、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李誠軒繼續解釋。
“尋龍枝幹要分明,枝幹之中分輕重。”次要分真龍的龍身與纏護之山。凡真龍必多纏護之山,纏多富多,護密人貴。
但如果是在纏護之山下穴,即失真龍之氣,亦是不吉。識得真龍之後,再去觀察水口、朝案、明堂、龍虎砂,確定結穴之處。
龍之走勢,以矯健活潑為貴。
重重起伏,之字形婉轉,東西飄忽,生猛有力,是為生龍,葬之則吉。
如果粗糙臃腫,慵懶低伏,如枯木死蟲,是為死龍,葬之則兇。
風水學上對於龍的起名叫法,有諸多名目,例如強龍、弱龍、肥龍、廋龍、順龍、逆龍、進龍、退龍、病龍、劫龍、殺龍、真龍、假龍、貴龍、賤龍等等。
總的來說,龍脈須纏護周密,護衛有情而不斜飛逆轉。
形態宜端莊秀雅,如果枝幹不清,枝幹模糊,或尖射直插,怪石嶙峋,畸形怪狀,佳為惡形,葬後多有劫煞。”李誠軒一邊說,一邊指著旁邊的地形山態講解。
“風水,也可以理解為山與水的關係。山脈為龍脈,而江河便是龍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