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依依不捨的和父母拜別,帶著妻兒回到了知州後宅中。
父親一離開,陳琦就陷入了各種公事中。先是處理了茅山書院的事情,駁斥他們的理由不充分,又將這幾年土地差價糧食差價全部統計了出來,告訴他們一畝地現在比以前多了許多收成,為何還會不夠?如果茅山書院連這種帳都算不清,那麼知府不介意派一隊帳房往茅山書院去幫著他們算帳。
茅山書院看到陳琦聲色俱厲,知道這個知府不好惹,就不敢再伸頭了。
幾個月後,朝廷的旨意下來,江寧府開始施行裁兵制度。這時,江寧的人才知道陳琦是來幹什麼的。
裁兵人人都喜歡,尤其是那些年紀輕一些的有一把子力氣的,養到家裡不僅可以做佃戶還可以看家護院。再加上朝廷又願意替老兵們請技術員,這樣的兵裁下來後不請白不請。
好不容易,陳琦瞅了一個空,清明時帶鄒晨和孩子們到野外去踏青,一來是拜祭在宛丘的先祖,二來也是讓孩子們散散心。
元哥很高興,剛剛下了馬車,便迫不及待的要往地上跑,鄒晨急忙用一根繩子拉住了他,慢慢的牽著他往前走,元哥的乳孃兩手空空的,委屈地跟在後面。晶晶則是拍著手鼓勵弟弟多走幾步路,又揪了一叢青草遞到弟弟手中,看到元哥往嘴裡塞,一家人都著了急,立刻去搶。
元哥氣憤的看著父母和他搶東西吃,張著嘴哇哇大哭。
晶晶歪著小腦袋道:“弟弟是牛!會吃草”
“胡扯什麼?”鄒晨聽著女兒清脆的聲音,哭笑不得,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晶晶聳聳肩,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逗得鄒晨和陳琦哈哈大笑。
元哥兒看到父母和姊姊都在笑,也跟著咯咯地笑,嘴裡不住的叫“那、啊、啊、那”。
陳琦興奮的抱起兒子,道:“叫聲爹爹來聽聽!”只可惜元哥只會叫那那啊啊的叫,不會叫爹爹。
若旁邊圍著他們的劉成杜昭和敬哥幾個都笑了起來,劉成還誇元哥聰明,小小年紀就知道走路和叫人了。
陳琦臉帶得意,卻裝做不以為然的樣子擺了擺手。
明天就完結了,好捨不得大家哦!後天會有番外上傳。
第四百一十六章最終回
時光荏苒,冬去春來,歲月流轉,鄒晨在大宋朝生活的很幸福,幸福的只讓她覺得平淡。
唯一的遺憾也只是除了晶晶和元哥,她沒有再生下一男半女。她也曾試探性的問過陳琦,是不是要納個小妾給他再生幾個兒子。陳琦哈哈大笑,指了指自己的下身,揶揄她,“我可不想進宮做小黃門!”又攬著她的肩膀安慰她,莫要為此事分了心,家中有兒有女還愁什麼?最多讓兒子多生幾個孫子好了。
鄒晨這才沒有再提起這事。
長女陳菁韻長大後嫁了蘇轍長子蘇遲,生了兩男一女,深得公婆喜愛。蘇遲遵守了當年娶妻的諾言,一生之中未曾納妾,與陳菁韻相依相伴。
長子陳慕娶了包綬長女包氏為妻。
時光飛轉,歲月催人老,兩方父母相繼去世,陳琦連續服了十年的丁憂。
丁憂結束後,皇帝趙頊將陳琦召到京城問計。君臣關起殿門談了整整一天,沒有人知道談的是什麼。陳琦從宮中出來後,被拜為同平章事。
陳琦六十五歲時,以年老體衰的原因從相位退下,帶著鄒晨回到宛丘,過著悠哉悠哉的田園生活。
曹太后和苗太妃對皇帝有撫養之恩,死後被尊為聖皇太后。兩宮去世後,將鄒三姐從宛丘接到宮中奉養。
皇帝趙頊下了明詔,敬她為仁宗守貞幾十年,願將其當做親生母親對待,一時之間傳為天下佳話。鄒三姐活了八十三歲,沒在人前露過臉,去世時在皇冊上只留下一句:宛丘郡君鄒氏侍奉先帝甚恭。
趙頊不敢以太后之禮下葬,只能偷偷為她穿上皇太后冕服,赤腳撫棺走了兩裡地,盡了人子之孝。
鄒三姐去世後,趙頊以身體不適的原因停朝三日。
鄒大郎和鄒三郎,一生之中沒有再回到大陸。在美洲安家落戶。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親外甥就是當朝皇帝。倆人去世後,因發現新大陸有功,被封為國公,其子全部封為候爵。
鄒五郎元朗和妻子文思慧感情甚好,共生有三男,沒有女兒。
小七不願意成親一心只在學問上,成了繼馮京之後的另一個大三元,最後在母親的逼迫下二十七歲時才娶了司馬光的孫女司馬氏為妻,司馬氏溫柔賢慧,待小七情真意切。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