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對此,西方各國的情感自然很是複雜,多了一個強國,就意味著參與瓜分戰利品的物件,又多了一個,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恐怕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在華國肆意掠奪。對於協約國來說,這種情感的複雜程度更甚,雖然華國是他們的盟友,但與團體內的其他盟友相比,他們很難把華國當作自己人。

不過,在某一點上,這些國家達成了共識。既然沒有辦法阻止華國的崛起,那麼,就要與其交好。多一個強大的朋友,總比多一個強大的敵人來得要好,不是嗎?

況且,他們對於在華日與華俄兩場戰役中出現的飛機群很是在意。

日本和俄國對華國製造的飛機不瞭解,他們這些時常向華國購買飛機、坦克及各種武器的國家卻是清楚的。那兩架在日本皇宮和莫斯科上空進行轟炸的飛機,效能遠超華國賣給他們的那些飛機。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華國在航空領域技術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在他們中的大部分國家技術還停留在飛艇層面的時候,華國已經邁出了這麼一大步,要說心裡面沒有一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不過,隨著華俄與華日兩場戰爭的爆發,西方各國已經意識到,華國再也不是從前那個能夠任由它們擺佈的國家了。如果說在這之前他們對於華國的定位還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跟班”,那麼現在,他們第一次真正把華國放到與他們同等的位置,對於日後與華國的相處模式,他們也有了新的思考。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嘉瑞與我的雷~

最近作者菌比較忙,都是存稿箱菌在為大家服務,所以更新速度不會太快,大家見諒哦~

第103章 效應

隨著這兩場戰役,飛機徹底進入了眾人的視野。

在和華國交戰過的日本人和俄國人眼中,那是一種可怕的東西,不僅從心理上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其本身也有著頗為厲害的破壞力。西方各國對於飛機原本持著觀望態度,他們各自有著飛艇隊,並沒有充分挖掘飛機的作戰能力。但是華國對日的一場空戰,讓他們看到了飛機在面對飛艇時的優勢,與此同時,飛艇致命的弱點也明明白白的暴露在他們眼前。

大量的訂單瘋狂地向著飛機制造廠湧去,歐洲各國對於飛機的需求量,已經達到遠遠超出顧氏飛機制造廠生產能力的地步。有一些國家還指明想要引進顧氏飛機制造廠新近研製出來的渦輪軸戰機,顧氏工廠沒有答應。

給自己人的戰機都生產不過來了,哪裡還有多餘的渦輪軸機賣給外國人?別看現在華國的飛機制造技術很牛,生產線畢竟還只有那麼有限的幾條。再者,保密工作還是要做好的,起碼在顧氏飛機制造廠研製出效能超越渦輪軸戰機的飛行器前,他們是不可能鬆口把戰機賣給歐洲那些國家的。同樣,要是他們華國人想向英美購買那些人最新研製出來的武器,想必那些人也不會同意。誰要是把自己手中掌握的先機拱手讓人,誰就是傻子!

華國態度堅決,那些西方國家雖然對渦輪軸戰機垂涎不已,一時之間卻也無可奈何。如今的華國已經不比往日,不是他們可以隨意欺辱或者威脅的了。從俄國和日本的慘狀就能知道,要是哪個國家敢輕視華國,必定會嚐到苦果。如果他們沒在打歐戰,或許還可以聯合起來與華國周旋周旋,現在麼,自己都焦頭爛額的,還敢到處樹敵?要是把華國人逼到同盟國那邊,他們找誰哭去?他們希望得到華國的大殺器,但一點兒都不希望被大殺器對著的是自己!

雖然不出售渦輪軸戰機,活塞式螺旋槳飛機的製造鏈卻以極快的速度膨脹了起來。

在戰事結束的那幾天,幾乎每天都可以在報紙上看到有關飛行器的報導。作為本次戰爭的英雄,華國民眾對飛機,有著極高的熱忱,更不用說飛機這東西本身,就極具夢幻色彩,他們對於這個話題的討論,自然樂此不疲。

儘管他們中的許多人,別說飛機,連飛艇或熱氣球也許都沒見過,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想象這些英雄在天空中翱翔的樣子。誰要是不知道飛機的光榮事蹟,那就落伍了。

茶樓裡,說書的人編造了各種版本的故事,來敘述英勇的空軍如何把日軍和俄軍打得屁滾尿流;報紙上,文人們寫了不少文章或是詩歌來稱讚飛機,稱其為“極富想象力的創造”、“本世紀初最大的奇蹟”。

有些嗅覺敏銳的商販們與顧氏飛機制造廠簽訂了合同,仿著真正飛機的模樣製造出各式各樣的模型,放在店裡賣,還別說,生意特好,那些飛機模型上架不過幾日,便被搶購一空。可以說,群眾對於這項神秘物事的飢渴度,已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