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廟,在沈襄九世金丹的記憶中知道,那是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廟宇,多是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建築,各地鄉村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
而這座土地廟則是一座不知道什麼年代興建,又不知道從什麼年代敗落的。如果古城村是座富裕村鎮,土地廟應該是十分興盛的地方,可惜,古城村是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地方,他不被徹底拆掉就不錯了。
“呵呵,土地廟。在這方世界裡竟然還有土地廟,這還是頭一份。呵呵,想不到,太神奇了。”
沈襄很隨意的一個手訣放出,一股清風打著旋在土地廟一掃而過,倏忽之間就將積攢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灰塵汙垢凝成了一個巨大的土球。
雙手捧起土球,安穩的放置在神龕之前。
神龕也叫神櫝,是放置神佛塑像的小閣。神龕規格大小不一,下有底座,上置龕閣。神龕為開放式,有垂簾,無龕門,龕閣內安穩的端坐著一座殘壞敗破胖乎乎的泥塑土地公。
看神龕的規格很大,一名彪形大漢站在裡面都寬寬鬆鬆的,絲毫不顯擁擠。
殘破的泥塑土地公是個高大寬厚的胖乎乎雕塑,是個手持柺杖駝背站立的老者的樣子,從雖然殘破但仍能清晰可見的鬚髮,流暢的衣袖的皺褶中可以看出,當時這個土地廟的修建是十分用心的。
回頭再看神龕,神龕為橫長方形,座位不分臺階,依上而下設位,龕閣為石制,內外精細雕刻著吉祥如意的圖案,在時間光陰的侵蝕下龕閣斑駁的殘餘仍能顯露出那絲金碧輝煌來。
一番簡單的祛塵之後,土地廟如同換了一個模樣,顯露出幾分莊重。
沈襄掐指推算一番卻怎麼也沒有探究出這位福德神的來歷,只是知道這位福德神迷迷濛濛的彷彿有一層迷霧阻擋在哪裡。
“喝,竟然還有幾分來歷。哼,待我叩拜你一番看看你到底有幾分能耐,有什麼來歷。”
沈襄一時好奇,有了幾分玩興。
已然恢復九世記憶的沈襄雖然沒能恢復回那身通天本領,但原世仙神班列的一些事情他還是懂得的,而且他的地位在任何一個神佛班列裡都是不低。
“也許在這位福德神面前我能探得一些神佛之秘。”
沈襄有他的小小打算。
現在的沈襄還很弱小,即使他的修為飛速的恢復著,仍然沒有恢復回他真正的修為,此時的他還無法動用修行來影響諸天神佛。所以對神佛的叩拜只能動用普通人的方法,而對神佛的叩拜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不是尋個神位上前叩拜就行的,而是自有他的一套程式。
拜神是要選吉時良辰,還要有供香供品。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能生萬物,養育人類繁衍生息,其功德厚大,就奉若神明。自古以來,人們以土地為神,尊土地為社神,民間稱土地公。所以習俗雕塑或繪畫土地公像,大多數是白髮髯髯,右手拿著龍杖,左手執元寶,又稱老土地,又稱后土、社公。
在這片世界裡何時祭祀土地公,又如何拜祭土地公沈襄不知道,不過在那片世界裡如何祭祀土地公沈襄卻還知道。
主祭時間農曆二月初二。
農曆二月初二,那片世界裡的農家戶戶都舂冬米粿,並用手捏成一塊形狀象圓餅一樣,有大有小。每塊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狀等花紋,以象徵興旺吉祥有財氣,俗稱土地公粿。
在備好牲醴、酒饌、果品等供筵,焚香虔誠致祭於家堂供奉的土地公神位,福德正神神龕前,以祈福報功,求賜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招財進寶,閤家平安。
在當日或在三天內,家長攜帶兒男分別到所耕作的田片,在其田岸壁上壓上幾張福金紙,叫祭“田頭土地”,以祈年冬好收成;同時,趁此告知下輩所屬田產業份。
俗話說:“吃了土地公粿,褲筒捲起起”。
於二月初二奉祀福德正神,虔誠致祭,而且又在每年農曆二月至十二月的初二、十六都做“牙”,其中二月初二為“頭牙”,七月初二為“中牙”,臘月十六為“尾牙”。
二月初二已經過去了,那就只剩下七月初二了。
吉時良辰定好,沈襄就不再想這些事情了,自己動手開始整理修復土地廟來。
土地廟很大,一間主殿供奉著土地公,左右是兩個偏殿,後屋四間內室分做儲藏室、工房、伙房、香火室。現在土地廟很是破敗,從外面看去是十分的不堪的,可實際上並不如他表現的那樣,至少青石壘就的房體還沒有達到漏風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