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齊國、北海等地,以鞏固右翼,防止袁紹軍隊從東面夾擊,又命大將於禁屯軍黃河南岸,臨視袁紹動靜。
九月,曹操返回許都,分兵扼守官渡為許都北面的咽喉要道,準備迎戰袁紹。
楊錫將今年招募新兵之事交代好,八月啟程,領長江船隊,帶足所需,出長江北上,九月抵達東萊港。
聽到楊錫到達東萊郡的訊息,曹操疑惑,遂命人探聽虛實來意,卻只探得楊錫有兵六千,為突擊團,另只有長江船隊船衛五千人,兵馬並不多。
但曹操還是擔心楊錫與袁紹勾結,萬一如此,自己將面臨極大壓力。
正在此時,楊錫書信傳來,曹操與眾謀士開啟看時,只見楊錫言辭懇切,言袁紹無德,並無任何名義,貿然興兵,致使百姓受苦,是以提兵三萬,相助丞相,匡扶大漢。
曹操見信大喜,若楊錫真有三萬兵相助,自己和袁紹的差距將拉低許多。
時袁紹精兵十萬,加馬軍一萬,共十一萬兵馬,曹操據說是兵不滿萬,其實能戰者,尚有兩萬餘,兩萬餘卻是加上了劉備所屬兩三千人。
兩萬對十一萬,就跟孫策對楊錫差不多,這種形式下,周瑜都怕。
如今楊錫說領兵三萬來助,簡直把曹操樂壞了。
眾將也聞之大喜,曹操心中覺得楊錫真的靠譜。
其中有一個人,眼神中閃過一絲厲色,轉迅即逝。
劉備心中暗歎一聲,這楊錫又來攪和了。
原來劉備得了皇帝衣帶詔,剛剛同意了董承的拉攏,準備趁袁紹與曹操大戰時,抓住機會襲殺曹操,奪其兵權。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和左將軍劉備等幾人,早秘密受了帝衣帶詔,是此次襲殺曹操的主謀。
果如劉備所料,郭嘉提議道:“今楊辰河來助,主公可請其領兵攻東萊,北海等青州各地,使青州袁譚不能出兵襲擊我東路。若楊辰河得手,則可再進往河南岸與主公會合,共據袁紹。”
荀道:“如此更可試出楊辰河援軍真假,若其與袁紹合謀,必不攻青州,若其為袁紹羽翼,則定會與袁譚合兵一處,那時主公還可另想拒敵之策。”
曹操大笑道:“奉孝、文若之言深得我心,即刻命人去信一封,請其往攻青州。”
第一百八十四章 直取東萊
由於楊錫的出現,天下變化,曹劉之間,沒有了呂布白門樓隕落,煮酒論英雄也是談話內容大不相同,但衣帶詔卻不變。
且說劉備心情惴惴的回到自己駐紮之地,暗想下一步該如何走。
本想趁袁紹攻來之際,與董承等人率兵趁機攻伐曹操,不想楊錫直接帶來三萬兵馬,這事就變得不牢靠了,而且衣帶詔又捂不了多久,遲早會露出馬腳。
劉備計議不定,遂集手下關張與孫乾、麋竺一起商議,張飛道:“大哥不用擔心,只給俺五十部卒,俺衝出曹營,去拿了曹賊首級,獻於皇帝便罷。”
劉備喝到:“三弟休要胡說,曹賊兵馬拱衛,又有許褚這虎痴常在左右,若急切拿不下,豈不白白送了性命。”
張飛只是不服,卻有麋竺道:“主公切不可輕舉妄動,今幾位將軍兵馬甚少,就算加上董承等人,亦不足三千人,卻如何能殺得了曹賊?不若如此,主公棄了許都,將手下兵士化整為零,抄山路往徐州。陳留城守城者為陳登,素仰慕主公之德,主公若至,必望風歸順,那時再集兵攻下邳,則可定鼎徐州。我麋家在徐州,經營多年,多有家底,再招兵買馬,主公再北連袁紹,曹必破矣!”
孫乾也覺此計可行,於是劉備便連夜準備,將軍士散了,只留十餘人左右,約定眾位軍士在陳留城相會。
卻說曹操此時正在部署兵力,只過了兩三日,才聽有人來報,劉備營中空虛,旌旗雖飄展,但其實並無一人,曹操趕緊催人來探,果如所說。
曹操大怒,命人去追時,哪裡有劉備的半點蹤跡。
郭嘉等人早勸過曹操將劉備除掉,不想一念之差,竟然走了猛虎,直到劉備得了陳留,訊息才往回傳如曹操耳中,此刻陳登已經幫劉備準備好數千兵馬,並有劉備餘部陸續集合,兵至五六千人。
劉備與關張馬不停蹄,直接去取下邳,各地郡縣聽說劉備迴歸,爭相歸附。
劉備在徐州經營得力,早仁義散佈徐州,哪是曹操所能掌控。曹操聞知劉備襲取陳留,派將劉岱、王忠率兵進討。
至下邳時,劉備已然集眾萬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守下邳,兩軍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