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天地會如果真的有大眼光之人,他們應該等到復漢軍與江南清軍打的兩敗俱傷,或是筋疲力盡之時,再起兵反清。那個時候他們會有更多地時間來擴張地盤和實力。

可陳亮不是天地會的人,他到福建尋找天地會,他帶來了幾萬十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支援給地的天地會,為的就是讓天地會當復漢軍的炮灰,來給復漢軍減輕壓力。現在,陳亮不僅不會阻止天地會醞釀起義,還會推波助瀾。

“要是黃教起義能夠順利,倒是可以給福建的天地會更大的信心……”

天地會的人對於起義時間的臨近無可置否,臺海兩岸,各地的天地會首領根本不看什麼大勢不大勢的,一點也不畏懼滿清,相反他們還對起義熱忱之極。尤其是混元教起義成功的訊息傳到福建,陳亮能明顯的感受到與自己往來過程中那些天地會頭目們昂奮的神經。

他想到了自己來福建前,與陳鳴說起天地會時,陳鳴對之的評價:天地會首領出身多為貧苦人家,他們最早加入天地會的時候,很多人不是為了反清,而是為了抱團,抱圈取暖。

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眼界,甚至於,福建、廣東的許多天地會根本就不是什麼天地會。當一個人團結起了一群人之後,當一個組織、群體被建立起來之後,他們是拿天地會做幌子。就像李唐要找老子做祖宗一個樣,為的是一個名聲。而如此之情況歸根結底還是東南沿海一帶民間蔓延著的反清意識和反清思想。

特別是臺灣,康熙間,臺灣新附,不過四十年,亂民三起。三十五年秋七月,臺灣縣民吳球謀亂。眾未集,臺灣道高拱幹、總兵王國興設計擒之;不一月,乃平。四十年冬十二月,諸羅【嘉義】縣民劉卻復亂。及六十年夏五月,鳳山縣民朱一貴亂作,震動天下。朱一貴假託朱明後裔,攻據岡山汛,號永和。臺灣鎮總兵歐陽凱、副將許雲先後戰死,道府以下官鹹遁澎湖。臺灣府城及鳳、嘉二邑同日陷。清廷調集了小兩萬精兵東渡,費時月餘方堪堪削平。這期間還有多次臺灣土著鬧亂,可以說康熙、雍正兩朝的臺灣,根本就不安穩。

進入了乾隆朝,臺灣迎來了二三十年的和平時期,但也只是相對的和平。臺灣地方上依舊年年鬧亂子,只是臺灣的大族大戶很厲害,雖還沒發展到後來的霧峰林氏那般五大家族一樣的巨無霸,但以宗族血緣為紐帶聚攏在一起的臺灣族群大戶,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要兵有兵。只要民亂不大,各地的宗族大戶就可以自行剪滅。

而這些大戶,在利益上是很堅定地站在滿清這一邊的。因為滿清對於臺灣的賦稅相當有優待。

乾隆元年,欽奉恩諭,臺灣丁糧著照內地分中減則,每丁徵銀二錢,以舒民力,歲徵銀三千五百六十餘兩。及十二年,乃議勻入田園徵收,其番眾所耕田地,概免完賦,照舊就丁納糧。

至今乾隆三十三年,臺灣墾熟田園較前多至數倍,而統計全臺之稅糧額度,陳亮打臺灣府衙門拿到的資料顯示,全臺僅徵額銀四千七百四十六兩,又谷十萬八千五十七石,二十年無報丈升科。而現在整個臺灣光漢民就有近百萬啊,只收了這麼點銀子,你不能不說滿清對臺灣的輕徭薄賦,是亙古所無。

而如此優渥的條件下,臺灣民眾還能屢屢掀起反清高氵朝,那就絕不是‘反清思想’四字可以解釋的了。你完全可以想象那些狗大戶對底層的平民佃戶的剝削有多麼的沉重,這也是讓人醉了。

臺灣不安寧,福建又如何安寧?

陳亮在福建之工作,成果顯著,這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匯聚的。但甭管是多少原因匯聚,當福建的烽煙燃起,照耀整個東南的時候,復漢軍所面臨的壓力必然大大減少。

……

陳州府城。

盛夏的驕陽橫照當空,地上像是生起了火,滾滾熱浪席捲一切。街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

陳友河府上,看門狗都爬在地上吐出紅舌頭,不住的喘著氣。自大夏收後一陣暴雨結束,河南的氣溫是一日比一日提高,人走在太陽地兒下,簡直要曬化了一般。

陳友河利索的打馬車上跳下,老天爺啊,這太熱了。馬車裡就像一座蒸籠,他渾身衣服都被汗水打的溼透。

而比炎熱的天氣更讓陳友河遭受打擊的是,陳輝祖那張不要臉的老臉。

陳家雖然關閉了陳義和商行,對外宣稱自家做生意賠本,賠的都幹不下去了。也一樣被陳輝祖‘捐獻’了五百兩紋銀和三百石小麥。陳友河當時都恨不得拿起茶杯蓋上陳輝祖那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