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疑惑的開口詢問道:“王林,所謂的封帝到底是什麼,又和九鼎有什麼關係?”劉宇一口氣就直接連續的問出了兩個問題。
王林猶豫了一下才緩緩的開口道:“大王你可知,華夏至古為什麼就只有三皇五帝,而不是什麼四皇五皇,六帝的原因嗎。”
的確雖然到後世三皇五帝具體指誰已經分不清了,可終究卻只有三皇五帝而已,並沒有碰出來一個四皇六帝或者更多。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皇、地皇、泰皇”《史記。補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曆紀》:“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覽》引《春秋緯》天皇、地皇、人皇。”《尚書大傳》:“燧人、伏羲、神農。”《白虎通義。號》:“伏羲、神農、祝融。”《風俗通義。皇霸》第一,引《春秋緯運鬥樞》:“伏羲、女媧、神農。”《帝王世紀》:“伏羲、神農、黃帝。”《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五帝之說也有很多,可是終究卻只有五個,既然說法有這麼多那就代表他們擁有這個資格,為什麼又卻只有三皇五帝而已。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不過還沒等劉宇詢問出口,王林就率先開口道:“其原因就在於封皇,與封帝,而封皇著只有三人伏羲,神農,軒轅,封帝者也只有五人,所以只有三皇五帝而已。”
“何為封皇,封帝!”劉宇疑問直接脫口而出,沒辦法王林講述的話語實在讓劉宇心動,四皇或者六帝這樣稱號這樣的威勢那完全就不會被時間所磨滅。
王林猶豫了一下隨即開口道:“大王,封皇者那必須是皇者,封帝者那必須就先是帝者,所謂什麼是皇什麼是帝大王你理解的並不錯,而封皇封帝者就必須有聖器,伏羲是先天八卦,神農是天尺,軒轅是軒轅劍,而大王如果要封帝就必須有聖器最好還是帝道聖器,九鼎顯然就是必不可少。”
“哦!原來如此,不知道傳國玉璽可不可以作為封帝之物!”劉宇點點頭,並沒有絲毫的奇怪,他知道這倒不是那什麼聖器是神級貨品,而只是一種割不掉的傳統而已。
“大王,可是可以,可是第一傳國玉璽的時間太短,二傳國玉璽有些混雜了,皇道王道帝道都有代表,成就地位恐怕有些不妥。”王林搖搖頭開口道。
對於王林的回答劉宇頗感意外,畢竟雖然傳國玉璽比不上九鼎可也是一千多年的歷史了,而且由於每朝每代皇帝的佩戴,恐怕說之聖器也不足為怪。
劉宇淡淡的開口道:“王林,我也不想問你如何知道九鼎現世,如今你就去尋找一二。”劉宇的聲音似乎不帶任何的感覺。
“是大王!”面對劉宇的命令,王林也只能接受,更重要的是對於鬼谷子的他來說,這點事情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他鬼谷子派內記載的可不在少數,到時候就只要一座山翻過去就行了。
“很好!王林不過九鼎之事也不需要如今立即解決,還是準備一下,如何去應對蒙古人的南侵吧!”劉宇點點頭隨即開口道,身為上位者他當然明白孰重孰輕,相比近在眼前的危險,九鼎之事明顯就只能延後了,反正對於劉宇來說那玩意也只是精神寄託而已。
第三百三十五章 北伐
“大王,我等是否準備北伐!畢竟華夏終究是我們的,讓蒙元竊據這麼久,我等實在愧對祖先。”王應麟的話語悠悠傳出,充滿了一種殺伐之意。
面對如今這樣的局勢哪怕是身為大儒的王應麟也動了殺心,對於支援乃顏對抗蒙元他可是從開始就反對,華夷之辯,由於早年的經歷,王應麟理解的十分的偏激。
在他的心中華夏就是華夏,蠻子就蠻子兩者根本就不可以相提並論,劉宇要援助乃顏之時王應麟就是最大的反對聲。
不過由於劉宇威勢在漢國根本就無人可比,所以最後還是執行了下去,可是沒想到幾年後的今天竟然喂出來一頭猛虎,一隻足以對他產生足夠威脅的猛虎。
面對這樣的情況,往日對於戰爭既不表示支援也不表示反對的王應麟直接跳了出來說出來讓劉宇稍微有些吃驚的話語。
劉宇皺皺眉頭疑惑的開口詢問道:“王愛卿,北伐,漢國如今擁有實力接收全國政權。”劉宇的語氣之中充滿了一種不肯定。
王應麟對於劉宇的話語十分的明白,他知道劉宇所說的實力可不是什麼軍力的問題,而是行政人員,從一開始阻礙劉宇發展的就是這一個玩意。
劉宇的根基實在太過薄弱,別人征戰天下無不是十幾年,幾十年的準備,亦或是直接原封不動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