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操炮,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開。而另外一百人近防,若是上岸,可跟隨蕃軍上岸廝殺。

蕃軍開始本來從臺灣地部落中抽出為大宋效力之獵戶。但是最後由於需要地人手眾多。姜明只能從各軍中選出善戰之人添置。充當地海軍陸戰隊之責。若是船隻靠岸。需要搶灘登陸時。就是要衝鋒在前。搶佔有利地形。

然後。戰船之上剩餘地一百水軍運送車炮上岸便於攻城奪寨。另外。每個水兵裝備宋刀兩把。新式手弩一柄。無羽鋼釘五十枚鎖子護甲坎肩一件。手雷六枚。

每個蕃兵裝備大宋刀一把式手弩一柄。無羽鋼釘五十枚。手雷八枚。雙層鍊甲一副。而無論是水軍還是蕃軍都統稱赤紅軍。依宋時稱謂。每十人為一伍。五十人為一隊。隊長配置望遠鏡一個兵二人。

每艘戰船上都有儲備了十門左右地鋼炮。並配置以雙輪車作為移動之物。上岸時每伍負責推拉大炮一門。炮彈若干。

這一切都是在近兩年中一點點完成地中。功勞最大地當屬在基隆地軍工基地了赤紅軍地所有配置中。都能看到他們地汗水。比如宋刀來說。在近兩年製造成功。由於在鋼材中加了一些特殊地原料。使其地硬度和韌性達到了當時地一個頂峰。當然。從表面上是看不出來地。形狀由於姜明地主觀意識作樂。

傳承漢時稱為“斷馬劍”地形象。因為姜明在後世參觀過出土地文物。是一種雙手使用地長劍。長達四尺。三尖兩刃。也許就是唐陌刀地直接繼承者。分為大宋刀、宋刀兩種規格。

大宋刀刃長約四尺,柄一尺半左右,為雙手使用,刀身寬四指,厚一指左右。三尖兩刃,刀身淨重五斤餘。最巧妙之處,就是大宋刀仍然有刀鞘,不過刀鞘可以和刀柄對接。組成關刀模樣的長刀使用。對敵之時遠近皆宜。

宋刀依然延續雙手劍的特點,不過是用於近戰肉搏,而不利於衝鋒之用。比大宋刀要寬上兩指左右。依舊是三尖兩刃,刀身淨重五斤餘。

光是赤紅軍配置宋刀,就要至少五十萬斤精鋼,可想到張鶴他們在基隆的壓力有多麼大了。

而且還要製作火炮和手弩等武器,都是極為耗費鋼鐵的東西,為此,在基隆河兩岸又增加了幾十座鍊鋼的爐子。天天黑煙升起可以在十里之外望見,因此,張鶴還為此擔心不少。

不過,很快張鶴就不在擔心了,在內陸形勢越來越好

下,透過泉州、福州,源源不斷的鐵礦運到基隆,省開發的一道環節,何況張鶴還發現,在臺灣基隆附近發現的鐵礦品質也不是太好。

就算是這樣,在兩年的時間內,也只是完成了赤紅軍的換裝計劃,其他軍隊在赤紅軍換裝之前,用錢也休要想買到。這是姜明的意思,他要把最精銳的武裝把握在自己的手裡。不過其他軍隊雖然買不到這些,在一定情況之下,手雷和被赤紅軍淘汰了的飛雷炮,視情況倒是可以買到一部分。

不過也是有限制的,比如說文天祥和陳吊眼所部來買,允許的情況之下基本上都會給予滿足,而泉州的蒲氏和張僖所部,就要節制的很多,他們要是來買的時候,飛雷炮有,但是火藥包和手雷卻是限制性供應。

對於張僖,姜明是不清楚這個人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在沒有觀察清楚之前,他要小心的對待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

而對於泉州的蒲壽庚,近兩年來雖然太平了很多,但是姜明對其的戒備是越來越大了。首先就是他的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按照姜明和侯強私下推斷,他所要的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他的需求,明顯的是在儲備著。到底是為什麼儲備,誰也不知道,包括鴻兒在內。

所以,對於泉州供應,從一年之前就可以節制了,姜明往往頭痛著如何應付蒲師文的死纏爛打,但是再也沒有開過先例,泉州需要,就要出錢購買,價錢往往是往日的五倍左右,而且對於連環手弩和鋼炮、宋刀等物也是不予供應的。

之所以這樣,就是以前由一事接著一事,姜明來不及考慮,到了近年來,穩定了一點,姜明也為自己的僥倖捏了一把汗。本來認為自己是比較幸運的遇到了被逼反的商人蒲壽庚,得到了他的鼎力幫助,才能在臺灣和泉州、漳州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最終達到了穩定。可是有意無意間,張鎮孫的父親張翔泰好像總是在提醒他要小心蒲氏一般。

開始也沒有意什麼,最後從蒲壽庚那超強的聯絡能力,還有和海都看似平常卻又深不可測的關係來,姜明才感覺到事情有一點稍微的不對勁,又想起了自己所知道的歷史,最終蒲氏被元朝滅族一事來看,正巧發生在海都之亂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