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上的照片說:“我也要照著她那樣整!就整海蒂那個樣子!”
“看這個。”她微挑了一截白色的東西,解釋道:“這是神經。”
“我有個問題,”達芬奇在旁邊研究著斷層的細節,皺了眉頭道:“我感覺這個血管……有區別,而且一個顏色明,一個顏色暗,你懂這個嗎?”
海蒂略有些詫異:“你不知道靜脈和動脈的區別嗎?”
他也頗有些詫異:“那是什麼?”
“那心臟的構造呢?”
“你見過人的心臟嗎?”
好的,懂了。
這就是矇昧又不開化的中世紀。
“我讀得解剖學書上說,血管都是一套的,沒有什麼區別。”達芬奇湊近了看不同的顏色,認真道:“但我感覺那本書上問題很多。”
“教會現在不是不允許解剖嗎?”海蒂忽然感覺自己抓住了什麼重點:“那解剖書是怎麼來的?”
“他們會解剖猴子啊。”達芬奇似乎並沒有感覺到什麼問題:“人和猴子的構造難道不一樣嗎?”
海蒂深呼吸了一口氣,把刀面上附著的脂肪擦的乾乾淨淨。
“來,我帶你看看真心。”
作者有話要說:【本書無血腥/噁心/獵奇描寫,科學歸科學,ky/拉踩/引戰評論麻煩手動舉報。】
不是作者重口味ooc寫崩了,歷史上他真的就是個解剖狂魔= =
達·歐洲解剖第一人·芬奇(並不是
而且文藝三傑好像都剖過大體老師,具體要查證一下,米開朗基羅應該也是解剖狂魔,他在市政廳底下剖了好些……
而且達芬奇好像就是第一個提出靜脈和動脈區別的人。
下一章不會往噁心的方向寫,也不會有恐怖氣氛的渲染,再說一次科學歸科學。
【1月25日存稿手記】
文/邵池2017-12-12 來源:丁香園
1 解剖猴子的蓋倫
(cudi galen,129-199ad)
最開始,歐洲各大醫學院所教授的解剖知識,都是來自於古羅馬醫學家蓋倫的著作。
但要知道,在長達一千年的中世紀時期的大部分時間,歐洲的主流信仰天主教會是不允許解剖屍體的。
所以蓋倫並沒有解剖過人體,他的解剖學著作,是基於對動物的解剖學分析,主要集中在豬和靈長類。
在當時,這些當然是無與倫比的。但畢竟人和動物的身體構造有許多不同,蓋倫的解剖學結論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錯誤。比如他認為心間隔上有小孔,血液能透過小孔往返於心髒左右兩邊……
不過,由於禁止解剖屍體的條例,這些錯誤被一成不變地傳承了一千多年,也導致了醫學進展的長期停滯。
2 偷偷解剖的達芬奇
(leonardo da vci,1452-1519)
當然,歷史上醉心於醫學研究,甘冒禁令偷偷解剖屍體的學者從來沒有斷絕過,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達芬奇。
達芬奇至少解剖了30具屍體,並留下了豐富的手稿。不過由於太出名了,以至於當時的教皇利奧十世特意對他頒佈封殺令,禁止其再解剖屍體。
然而宗教終究不能阻擋科學發展的腳步,從中世紀後期開始,歐洲各地開始逐步解禁解剖屍體,允許醫學院使用死刑犯屍體進行解剖教學和研究。
3 橫空出世的安德烈·維薩里
(andreas vesali,1514-1564)
隨著解剖實踐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蓋倫的教科書充滿謬誤亟待修整。
在這樣的背景下,必然會有一人在解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維薩里就成為了這個名垂青史的人。
1537年,年僅23歲的維薩里就成為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外科和解剖學教授。不過維薩里不僅在學術上頗有成就,在其他方面也頗“頭腦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