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夠了!”他一聲暴喝,如同驚雷炸響,那聲音震得大殿彷彿都在顫抖,瞬間震懾住了所有人。
“朕意已決,”朱由檢的聲音如同寒冰般,在大殿中迴盪,那冰冷的語調彷彿能讓周圍的空氣都凝結起來:
“改革勢在必行!李書生,朕命你即刻組建改革小組,全權負責此事!”他頓了頓,目光如刀鋒般掃過錢謙益和顧憲成,那目光像是能穿透他們的身體:
“至於某些倚老賣老,尸位素餐之輩,若再敢阻撓改革大計,朕定不輕饒!”
錢謙益和顧憲成臉色慘白,如同霜打的茄子,嘴唇微微顫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們能感覺到冷汗從後背緩緩滑落,那溼涼的觸感讓他們的身體微微發顫。
他們心裡清楚,皇帝這是動了真怒了。
其他反對改革的官員也都噤若寒蟬,不敢再發出任何異議,他們低垂著頭,眼睛盯著地面,大氣都不敢出。
新科舉出身的官員們一個個喜形於色,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眼睛裡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他們知道,自己終於等來了施展抱負的機會。
李書生更是激動得渾身顫抖,他跪倒在地,膝蓋與地面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高呼:“臣定不負聖望!”
朱由檢滿意地點了點頭。
然而,改革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舊勢力雖然表面上不敢再反對,但暗地裡卻使出了各種手段阻撓改革的推行。
他們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煽動地方官員抵制新政,使得新教育改革舉步維艱。
李書生和他的團隊在地方上遇到了重重阻力,他們精心制定的改革方案,在地方上卻遲遲無法落實。
地方官員陽奉陰違,敷衍塞責,甚至故意曲解政策,使得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豈有此理!”李書生將手中的檔案狠狠地摔在桌上,那檔案與桌面撞擊發出的啪的一聲,在安靜的房間裡格外響亮,氣得臉色鐵青,眼睛裡滿是怒火,“這些老頑固,真是冥頑不靈!”
“李兄,莫要動怒,”同為新科舉出身的趙夫子勸慰道,他的聲音平靜溫和,像是一泓清泉,“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我們要有耐心,慢慢來。”
“可是,這改革的速度也太慢了!”另一位新科舉出身的孫舉人急得直跺腳,他的腳重重地踏在地上,發出咚咚的聲響,“這樣下去,何時才能看到成效?”
改革小組的成員們一個個愁眉苦臉,壓抑的氣氛在房間裡蔓延,那沉悶的氛圍像是濃霧一般,讓人喘不過氣來。
他們都知道,如果不能儘快打破僵局,改革的熱情就會被消磨殆盡,最終功虧一簣。
李書生深吸一口氣,空氣涼涼的,進入肺部有些刺痛,他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
他知道,現在還不是放棄的時候。
他看著窗外漆黑的夜空,那無盡的黑暗像是要把一切吞噬,他心中默默地念道:“我一定要找到突破口!”
突然,他靈光一閃,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中浮現。
他猛地站起身來,椅子被他帶得往後一滑,發出刺耳的摩擦聲,對眾人說道:“我想到一個辦法……”
李書生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親自前往幾個關鍵的州府,遊說當地官員。
他剛到地方官府時,那些地方官員坐在高堂之上,眼神裡滿是不屑和輕視,有的官員甚至都不正眼瞧他,只是把玩著手中的茶杯,那茶杯在手中轉動發出輕微的摩擦聲。
他不再長篇大論地闡述改革方案,而是從地方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新政帶來的好處。
他以敏銳的洞察力,指出了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他的聲音沉穩而自信,每一個字都像是一顆釘子,穩穩地釘入那些官員的心中。
他巧妙地將新教育改革與之聯絡起來,論證如何透過培養人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他妙語連珠,滔滔不絕,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推銷員,將新教育改革“打包銷售”給地方官員。
他甚至還搬出了“關鍵績效指標(KpI)考核”的概念,承諾如果新政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取得成效,他甘願受罰。
這時,有個地方官員提出了刁鑽的問題:“你說這改革能讓地方經濟變好,可萬一失敗了,我們的烏紗帽可就沒了,你如何保證?”
李書生微微一笑,鎮定地回答:“大人,新政有明確的考核指標,如果出現問題,首先是我等的責任,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