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道:“只要我妹妹能不入宮,來一個使臣,我就殺一個!”
“好,有豪氣!我要是有個像你這樣的妹妹,也會這樣保護她。不過你現在殺不了我,又該怎麼辦呢?”
————————————————————————————————————————
剛剛被書評區的某貼笑抽了,什麼都不懂也擺出一副資深專家的樣子來教訓我,太逗了。
確實,我不太懂三國,看演義是小時候的事了,上學的時候愛看資治通鑑,不過有關三國那段也沒過多關注,反而比較喜歡後面南北朝。至於三國志我只是草草翻過一遍,幾乎沒記得什麼東西,後漢書倒是看得稍仔細一些,不過那時只注意前半段的雲臺二十八將了。其它諸如《華陽國志》之類的史料,我更是一樣都沒看過。嗯,我是學數學的,看史書純屬興趣,研究的一點兒都不深。
正因為研究不深,本書只是娛樂書,不是歷史書,書中有錯誤大家可以指出,我虛心接受。我也說過我是歷史發明家,書中的情節請不要較真,畢竟只是個遊戲,而非歷史。但是如果你只看過兩三章三國演義,以及某些比我還厲害的歷史發明家發明的歷史,就不要擺出一副專家的樣子噴我了,那隻會顯出你淺薄無知。
關於“爸”“媽”的稱呼問題,有讀者說要貼近古代,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穿越到古代的文章還都在說白話文呢,我一個遊戲小說,有必要去刻意貼近古代?我真貼近古代,對話寫成文言文,恐怕沒有一個會看吧?遊戲做成那樣子,也沒一個會玩吧?
其實古代方言何其多,不說古代,就說現代吧,我上學時有個同學就是富陽人,跟三國時期的孫堅是同鄉(那時叫富春),他說家鄉話的時候,我一句都聽不懂,完全是外語。
我們可以想一想,那時孫堅和西北大漢董卓一道在涼州打仗的時候,兩人說話的場面也一定很逗,誰都聽不懂誰。難道寫古代小說的人,都要寫他們之間的方言對話不成?事實上沒有一個作者會寫,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古代方言,都得翻譯成通俗白話文。
而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古代漢語到現在漢語之間改變也非常大,江漸人認為他們說的才是漢語,北方的普通話是五胡亂華後搞出來的,我當然不這麼認為。不過你去聽聽江浙吳語,也應該就能類比出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之間的巨大差距。
很多讀者受明清小說影響,認為作品中使用明清白話,就貼近三國曆史,這其實是葉公好龍。當然,受三國演義影響,很多天真的讀者都認為明代白話就是三國話,我本人也曾是這種人。
在這裡我要說,喜歡明清小說的腔調沒問題,特意要求別人在文中拽明朝腔就不對了,畢竟咱寫的是三國小說,不是明清小說。關於父母的稱呼,古代也有n多種,三國志中稱父親一般為“父”,或“君”,但這樣很彆扭,所以我就用“爸爸”“媽媽”,有時也用“爹”“娘”,因為我寫的是通俗小說,不是歷史論文,怎麼順手怎麼寫。
那些認為遊戲用了“爸爸”、“媽媽”這種現代稱謂,作者就沒文化的,對話沒用明清小說體,就不懂歷史的,我只能說,越是無知,就會越顯示自己知道的多,半瓶水最響。
我相信這些笑話我的優越黨中,90%文言文水平都沒我強,我只能請這部分讀者,快點去右上角點叉,關掉本書,找你自己所謂的“文化底蘊”和“貼切古代”去,別在我這裡教育我。我一個三十多歲的老僕街,只是想寫本大眾休閒讀物,不做它求。
鄭重宣告,本書的目的就是通俗易懂,而不是模仿半文不白的明清白話,當然,由於習慣了讀文言文,有些對話可能會半文不白,出現那種很坑爹的“貼近古代”現象,這絕對不是我在故意拽文,而是失誤,大家發現這種問題,可以指出來,我會盡量改成現代漢語的。
恩恩,不小心說多了,我得快點碼字去。預求一下週一的推薦票,咱新書期馬上就要到了,但一直在新書榜排名百名開外,撲街的理想不高,但至少也要進一次新人新書榜前一百名,大家說是吧?
所以,週一大家一起偷嫖吧!哦,不對,是投票吧!話說這輸入法怎麼回事,總打錯字呢?
第35章 弓神連珠箭
黃忠嘆了口氣道:“唉,事已至此,一切聽公公發落。”
沈峰拿出聖旨道:“聖旨在此,天命難違,我必須要接你妹妹入皇宮。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幫你盡力照顧好她,不讓她受到傷害。至於你刺殺我的事,我決定不再追究了,希望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