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部分

隨皇甫嵩進了校尉府正廳,沈峰就看到了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安坐於正堂之上。他鬚髮皆白,雙目炯炯有神,手持一卷兵書,正在研讀。

偵察術扔出,沈峰就看到了一排藍字:皇甫規,85級,智將型,友好度…30!

“叔父,這位是小黃門沈公公。”皇甫嵩介紹道。

“哦。”皇甫規點點頭,然後向沈峰身後看去。他不明白沈峰為什麼帶了個女人。古時候結婚前夫妻兩人都是不見面的,所以皇甫規並不認得自己這位未來老婆。

馬香看到皇甫規看她,頓時有些羞,又向沈峰身後躲了一步。在她潛意識裡,還是比較親近沈峰的。

“義真,我前些日子教你為人之道,你可記得?”皇甫規道。

“侄兒當然謹記在心。”皇甫嵩答。

“說說看。”皇甫規道。

皇甫嵩道:“為人之道,第一要忠義,絕不能懷有奸佞之心。第二要正直,絕不貪汙納垢,更不能趨炎附勢。第三要知進退,人生不過短短百年,如白駒過隙,富貴如雲煙,帶不進棺材,但求留得清白名聲足矣。”

“說的不錯。”皇甫規點了點頭,“希望你以後無論身份顯赫還是卑微,都要牢記這三點,忠義、正直、謙卑,莫要臨死前悔恨。你叔父我這一生也沒什麼值得教你的東西,但這三點,是我永遠可以值得驕傲的。”

“叔父您放心,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會謹記這三點。”

聽了這樣的對話,沈峰在一旁默默嘆息。皇甫規活著的時候,朝庭雖然腐朽,但還沒到無藥可救的地步,這也讓忠義、正直、謙退的他安然終老。但他這麼教他的侄子,可真是害人不淺。

皇甫嵩的這輩子,確實和他叔父一樣,忠義、正直、謙卑,汝豫之戰,他歸功於朱儁,張角之捷,他歸功於盧植,自己收名斂策,不爭榮譽,夠謙卑吧?但亂世之中,功名就是招牌大旗,可以讓千萬人聞風喪膽,你自己不爭,那自然就沒有了。

黃巾初平的時候,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手握天下重兵,有謀士勸他擁兵自重,他不聽,因為他心裡想的是忠義二字,一紙詔命就回朝了。回到朝中,宦官們索要賄賂,他又不肯給,因為他心裡想的是正直二字,於是宦官進讒言,兵權被收回,大好的局面就被他自己玩脫了。

有的人只要一步走錯,就會死無全屍。但皇甫規的運氣很好,又迎來了第二次機會。可惜的是,這次良機他又沒抓住。

那時涼州兵亂,董卓討伐不利,朝廷沒有辦法,不得不再次啟用無往不勝的皇甫嵩。於是皇甫嵩和董卓各帶了兩萬人去打涼州。戰爭的過程不用細講了,董卓出工不出力,淨找皇甫嵩彆扭,皇甫嵩一人率軍逆戰,獨力平賊。將董卓的臉打得啪啪直響。

隨後朝廷徵董卓回朝。讓他把兵給皇甫嵩,但董卓不像皇甫嵩一樣“忠義”,馬上擁兵自重,死都不肯回。皇甫嵩的侄子當時對皇甫嵩說:“現在能定天下的人只有你和董卓。如今董卓擁兵自重。正是我們的大好良機。我們可以逆旨的名義把董卓砍了,然後帶著兩部分人馬,匡服天下。”

皇甫嵩當即道:“這怎麼成。董卓是奸臣,所以擁兵自重,我可是忠臣,皇上沒讓我殺人,我去殺,那不也成奸臣了嗎?一切看皇上的意思吧。”

皇甫嵩在等皇上的意思,但皇上始終沒有什麼意思,因為董卓率兵進京了。董卓用他手下的兵,將皇上的意思變成了自己的意思。

董卓一把持朝政,立即一紙詔書扔來,讓皇甫嵩解除兵權回朝。這個時候有智之士都知道不能回朝,必須要擁兵自重了,以皇甫嵩的帶兵能力,爆了董卓的菊花也沒問題。

但皇甫嵩看到這紙詔書,又拋下部隊回朝了。因為人家自始至終都只想做一個忠臣,而不是權臣。只要聖旨來,他就會聽,他不想背上抗旨不遵,不忠不義的罵名。進了朝廷的皇甫嵩,再也沒有第三次機會了,手下沒有一個兵的他,只能成為亂世中的魚肉。

不得不說,漢末亂世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比皇甫嵩有更好的牌了,他手裡拿著倆王四個二,坐看董卓走了頭家,袁紹走了二家,自己除了一個忠臣的名字,什麼也沒留下。

沈峰一邊為皇甫嵩惋惜,一邊也明白了皇甫規的意思。皇甫規對侄兒的這番話,明顯是說給他聽的。因為東漢末年宦官一出現,就是找人要禮,皇甫規抬出忠義、正直的大旗,這是想堵他的口。

“沈公公,來此找我何事?”皇甫規問。

沈峰道:“久聞皇甫大人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