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簽約求和,大清的民心就要丟光了,於國祚不利!
與其無奈求和,傷損國祚,不若昭告天下,聚天下百姓之心,量舉國之物力,與英法洋夷決死一戰!
如今的大清朝政混亂,地方朽壞,正經八百的整理中央與地方,怕是阻力也大,咱們不若趁國戰之機,舉國之內行軍法,盪滌一下朝政與地方。
打仗,依仗的無非是糧食與銀子,朝廷雖說缺銀子,但民間不缺吶!只要咱們歸置好了土地,只要糧食產量夠了,百姓們餓不死,這銀子就能徵得上來,有了糧食,有了銀子,這仗就打得起,這仗就打得贏!”
大清的國策如今就掌握在三個人的手裡,四色棍、彭蘊章與楊猛,有些事兒楊猛大可以攛掇四色棍去幹,但沒有彭蘊章擎頭,就等於少了一個替罪羊。
聖旨的執行力度取決與軍機處,執行程度取決於各地的官署,每一道國策,有好處也有壞處,如今楊猛與四色棍是一個系統,彭蘊章的軍機是一個系統,各地的官署又是一個系統,一旦國策出了問題,必須有人來承擔責任。
聯絡皇帝與各地官署的軍機處,無疑是最好的替罪羊,砍掉軍機處對皇帝對地方官署都沒有實際的影響,楊猛說這些目的就是要讓彭蘊章主動的擔起責任,有了軍機這個替罪羊,這樣不行可以換那樣,無非軍機處掌權的就是那四五個人,隨便組織組織,京師有資格入軍機的官員多得是,建起幾十個軍機處也是綽綽有餘的。
而他楊猛,如果細說的話,只能算是遊離於皇帝與軍機之間的人,既不算軍機也不算皇帝,這樣的位置對楊猛來說無疑是極為有利的,只要彭蘊章能擔起這些責任,改革的法子,楊猛有的是!
“話是不錯,但有些事兒謀劃的好,未必施行的下去吶!
楊部堂,軍機與地方、軍機與皇城、地方與皇城,這裡面的關係太過複雜,相互牽制不說,在有些事兒上,即使軍機與皇城聯手,地方的反抗也是相當有力的,國策能否執行的下去,地方的作用關鍵吶!”
皇權、相權、地方行政權,相輔相成相互制約,有些事兒,憑著皇帝的金口玉言是根本做不了的,皇帝的權力在四九城最大,出了四九城,能有多大的權力,誰知道呢?
行政的難度,彭蘊章最是清楚,楊老三的話過於想當然了!
“哼哼!就看河道工程的後續了!河道工程雖然依舊在繼續,但今年兩湖的糧食,必然要有一個反饋的,若是河道工程,促成了兩湖豐產呢?
彭中堂,別忘了,吏部是在皇城的,大不了讓吏部重新整合官場而已!”
保證糧食的產量,水,是楊猛唯一能利用的手段了,建灌渠保證土地不受旱災,建排水渠保證土地不受澇災,所謂的風調雨順不過如此,有了這雙渠,實際上就是在維持風調雨順的持續時間。
霜凍,勉強也是能治理,至於蝗災、持續的不良天氣,就是楊猛無法改變的了,大清的土地擁有量,應該是可以保證糧食供應的,只要能保證糧食的產出,剩餘的事兒就是糧食如何分配了,而楊猛所說的軍法治國,就是要改變糧食的分配問題。
修築灌溉渠與排水渠,在有些地方或許艱難,但這樣的地方畢竟是少數,大清絕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可以找到水源的,水渠只是其中一條,蒸汽水泵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打井,可不是什麼高難度的技術活。
至於排水渠,就更簡單了,找個低窪地,挖上幾條溝,就是一個排水系統,這些事兒侷限在一村一鄉一鎮,或許是天大的難事兒,但從中央俯瞰地方,由地方出手解決,這只是小事兒而已。
以州縣為單位,建造臨時的地面排水系統,幾個月的時間就能成事兒,應對一般的洪水,這樣的排水系統就足夠了,若是碰上幾十年不遇或是百年不遇大洪水大幹旱,這些灌溉、排水系統或許沒用,但這樣的大災總不能年年來吧?(未完待續。。)
第七百五十八章 宣戰(下)
楊老三的這些話,對彭蘊章的出動很大,原以為這楊老三隻是林元撫第二,沒曾想這楊老三竟是管仲、商鞅之流,他這不是要堵窟窿,而是要再造山河,重塑大清吶!
裁兵組軍辦洋務、固河修渠興商事,現在想來,才知道他彭蘊章的器量有多狹隘,這位早就在為大清圖謀霸業了,江南的許都事情,都是他楊老三的後手啊!
楊老三最近與皇帝時常膩在一起,彭蘊章和一眾京官,都認為這對君臣在宮裡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現在看來竟是大錯特錯了。
自楊老三進了皇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