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7部分

員將來可以外放六部,可以擔任地方官員,但是不能擔任軍事主官。第五,內閣官員不得干預帝王家事,不得和皇室成員結親,不得對家人說不該說的秘密。第六,內閣官員雖然有權利幫助帝王稽核各地送來的奏章,但是不能直接批示,也不能在上面做手腳。在一些和內閣官員有直接利益衝突的事情上,內閣官員要實行迴避制度。

第十九回 偷龍轉鳳十九

內閣成立之初就沒有什麼明確的分工和定位,這是聰明的皇帝朱元璋留下的手段。朱元璋明明知道就算撤銷了丞相制度,依然會有其他的官員代替,所以毅然設立了所謂的內閣。內閣當時算是皇帝的私人專用秘書,也叫御用秘書,幫助皇帝處理國家大事之餘,還要幫助皇帝整理過往的檔案。由於當時剛剛廢除了丞相制度,無論是內閣官員還是皇帝朱元璋都對職權相當敏感。為了不刺激朱元璋,為了讓強勢的朱元璋不爆發,所以內閣官員選擇了服從朱元璋。心甘情願地給朱元璋當好秘書,不敢也不會故意和朱元璋對著幹。所以首屆內閣就把自己定位在聽從皇帝的安排,輔佐皇帝處理公務的官員上。

歷來丞相不但是輔佐皇帝的最重要的大臣,也是制約和牽制皇帝的人。貴族擔心皇帝個人欲|望過度膨脹,忘記了大家的利益,甚至於毀了整個江山。雖然這麼做最吃虧的是皇帝的一家人,但是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一部分的貴族。例如隋煬帝楊廣,他知道自己個人的吃喝玩樂,最後導致江山覆滅,連累了家人也連累了一部分的貴族。為了防止這種兩敗俱傷的事情發生,貴族會讓丞相一定程度上制約皇帝的荒唐行為。所以一直以來列位丞相不但是歷代帝王的好助手,也是帝王們的監督者和牽制者。帝王們對丞相是又愛又恨,既離不開他們又擔心被丞相架空。為了讓丞相和大臣們比較聽話,帝王想出了用名聲制約丞相的辦法。歷代大臣都是讀書人出身,最注重個人操守和名節,所以擔心自己身後名譽問題。所以帝王用這個威脅丞相,一旦丞相過度針對皇帝的話,皇帝不但會重新選丞相,而且會讓這個丞相身敗名裂,甚至於一家人受到牽連。為了家人,為了自己的名譽,為了自己的未來,一些大臣選擇了妥協。那些不願意和皇帝妥協的大臣們,就會被按上貪汙、刑罰等等罪名,不是被殺頭就是被抄家,每每會血流成河。

內閣成立後,一定程度上分了權,也導致帝王少了一個約束者。這麼做有好有弊,對於皇權至上的皇帝來說,絕對是是一件好事。後來大家總結出了一定的經驗,當皇帝強勢的時候,內閣淪落為皇帝的御用秘書,只不過是皇帝的傳聲筒而已。當皇帝年幼或者弱勢的時候,內閣權力加大,甚至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架空皇帝。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時期,由於皇帝的強勢,內閣成為了可有可無的臨時辦事機構,內閣官員不敢有自己任何的意見。一旦想要有所建議,必須私下得到皇帝的同意才敢當眾說出來,不然後果相當嚴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名臣解縉,這個從小就是神童的大臣,不但是一個能臣更是一個大忠臣。但是他的缺點就是年輕氣盛,還有一點恃才傲物。這是朱元璋這種草根出身的皇帝最不喜歡的事情。朱元璋從小吃苦長大,小時候受到的痛苦是一般讀書人也不能承受的。所以朱元璋最恨兩種人,第一種是欺壓老百姓的貪官汙吏,第二種人就是看不起一般人的讀書人。貪官汙吏不但害了老百姓,而且會影響到國家的根本,所以朱元璋是用霹靂手段對付這些官員,甚至於發明了扒皮製度,將一個個貪官汙吏扒皮後人皮懸掛在宮門示警。朱元璋不喜歡讀書人也是出了名的,時常對讀書人冷嘲熱諷。要不是因為一些讀書人有本事有一定的才能的話,朱元璋早就對讀書人大開殺戒了。朱棣不但繼承了朱元璋的勇敢果斷,而且也繼承了朱元璋對讀書人的厭惡。解縉雖然在內閣幫助朱棣處理了不少事情,對於朱棣有一定的功勞,但是朱棣明顯不喜歡這個內閣官員。解縉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朱棣秘密地派遣錦衣衛處理了,錦衣衛將解縉綁架到了一個郊區後活活打死了。這就是敢於和帝王爭論的結果,也是為了震懾其他的官員。其實解縉的死一多半是為了震懾大家,讓官員們不敢明著反對朱棣的意見。只不過這麼做可惜了一個解縉,也導致一個能臣就這麼死了。這件事情雖然鞏固了朱棣的地位,震懾了當時的大臣們,但是實際上也斷了言路,導致一些忠臣不敢發表自己的良性建議,其實這麼做弊大於利,對國家來說是一種損失。

內閣成員到底有幾個?具體的職權是什麼?這個問題隨著帝王的個人愛好,有所改變和改動。一般來說內閣正式成員是四個或者六個,臨時的官員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