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賀/南園詩
第二天(也就是###)上午,日上三竿之時,太子和齊王並馬而來,身後跟了許多衛士。李建成根本不知道守衛玄武門的將領常何已投向李世民,還是像往常一樣,毫無戒備地經過玄武門,進入皇宮去見唐高祖。常何等太子和齊王走遠了,立即緊緊關閉玄武門,切斷了可能出現的外援。
太子和齊王來到臨湖殿前,下馬登殿,太子忽然發現殿角有埋伏計程車兵,心知有異,立即警覺起來,他扯了一下齊王的衣袖,飛奔下殿,上馬往玄武門奔逃。這時,伏兵盡起,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尉遲恭射殺了齊王李元吉。太子和齊王的衛士也被殺淨。
這時,太子的東宮和齊王府得到訊息,太子的將領馮翊和馮立率兩千餘騎趕到玄武門。由於玄武門守將常何拒不開門,太子的衛士仗著人多勢眾,就奮力攻打。但由於門既高大,守得又頑強,所以久攻不下。副護軍薛萬徹見攻門無效,就掉轉馬頭,想揮兵攻打秦王府。在這危急關頭,尉遲恭用長矛挑著太子的頭跑出玄武門,向太子的將士喊話道:“奉皇上的命令,在此誅殺太子和齊王,現太子和齊王均已伏法,餘者無罪。只要放下武器,不僅得保性命,願意歸附者一律原職不動。”
太子的將士見到太子的頭顱,無不呆若木雞,大多數人棄戈投降。只有薛萬徹不肯歸附,帶著少數人衝殺,李世民命放開一條生路,讓他奔終南山去了。
謝方叔極其忠於太子,他見太子頭顱高懸,兵眾散盡,便伏地大哭起來。李世民不僅赦他無罪,還嘉其忠誠,好言勸慰。就這樣,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多次蓄謀化為泡影,在秦王李世民有力的一擊之下,身首異處,灰滅煙飛。
這場宮廷政變就這樣結束了。李世民的政敵已完全消除,從此再也無人能與他爭鋒,但他能否治理好天下,朝野拭目以待。
李世民決意實行“仁政”。在對待太子和齊王部屬方面,他表現得十分寬厚,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只要願意歸附,都能得到任用,並能人盡其才。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魏徵。他本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自投靠了李世民以後,倍受重用,竟成為一代名臣。還有那個不願歸降的薛萬徹,後來也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就這樣,李世民團結了大多數人,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獲得了廣泛的支援。
在“玄武門之變”後的第三日,平庸的唐高祖李淵釋出誥命,立李世民為太子,並詔命朝野,“自今軍國庶事,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奏聞”。李世民實際上已具有了皇帝的權力。到了七月,李世民重新改組中央政府,任房玄齡為中書令,高士廉為侍中,封德彝為尚書右僕射。第二年正月改元,年號貞觀,李世民稱帝,是為唐太宗。
一場造就萬世英主的“陰謀”(5)
唐朝處於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中期,按照整個封建社會發展的規律,這時趨於鼎盛時期,因此,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以及整個盛唐局面的出現,決非李世民一人的功勞,主要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但這也不能否認李世民作為萬世英主、帝王楷模的功績。唐朝貞觀時期的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以及人民生活的富足,均與李世民個人分不開。
那麼,李世民何以會有如此之大的功勞呢?為什麼會成為帝王的楷模呢?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應當是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就是所謂的善於“納諫”。
在封建專制體制下,君主的權力是無限的,幾乎沒有什麼力量能夠制約它,似乎道義和道德是君主權力的唯一牽制,如果昏君不服道義,不講道德,你就拿他沒有辦法。正所謂“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在這種情況下,是無道理可講了。因此,一朝一代的興亡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一人的品德。
說來也真可笑,偌大一片國土,如此眾多的人民,其命運竟懸於一人之手,但這是歷史造成的,你拿它無可奈何。不過,老天總算不讓中國人徹底絕望,總會讓他們明君賢相的理想實現那麼一兩回,真所謂“千年等一回”,李世民也算是中國人等到的好人皇帝了。
李世民很害怕自己的帝國也會像隋朝一樣覆亡,於是,他認真地總結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總結來總結去,只有一條最重要,那就是隋煬帝不聽別人的意見。隋煬帝本是英武過人、聰明超群,怎奈他荒淫無度、大違君道,“臣下鉗口”,皇上“不聞其過”。隋煬帝自己“恃其俊才,驕矜自用”,越是聰明,就越是滅亡得快。所以,李世民認為人君即便是“聖哲”,也應當“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