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在句子解讀和糖果選擇上確實沒有關聯。當被問及更願意購買哪種糖果時,73%的受試者都選擇了更便宜的Aero糖,他們說主要考慮到了價格……這是多麼理性的選擇!但是,至於另一組受試者,他們解讀的大多數句子中包含如“歌劇”“香檳”和“高雅”這類的詞。這一組的受試者,受到了品位啟動,他們中80%的人選擇了Valrhona糖。

實驗者對選擇相對高檔糖果的受試者進行進一步的詢問,當然他們都提到選擇這種糖主要考慮的是比較理性的因素,比如質量。當少數受試者被問及選擇的原因時,猜測解讀的句子可能影響到他們的選擇,但具體是如何影響的,沒有一名受試者推測正確。在其他類似的實驗中,比如看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的電影,或在餐廳點餐,受試者始終無法將他們的選擇和啟動因素聯絡在一起。這就說明翻譯器在起作用。

除了處理正在發生的事情,翻譯器也可以幫助我們從那些並非即時或者直接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但可能潛伏在我們的記憶甚至慢慢地儲存於其中的資訊進行篩選,而這些資訊可能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真正想到過的。學術研究上對虛假記憶的研究已經非常廣泛。伊麗莎白·洛夫特斯是華盛頓大學的一名心理學教授,她對不同的虛假記憶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其中包括一些法律案件中的目擊者,他們在作證的過程中反映出錯誤的記憶。其他研究已經表明還有“記憶轉變”的情況(當後續的某件事情表明原本的觀點明顯有問題的時候,當事者通常就會在記憶中認為最開始自己並沒有這麼想),而且這種情況一般我們都不自知。一份基於8項研究的綜合報告表明,平均31%的受試者都有虛假記憶,而且也有足夠的“逸事”來支援這一結論。人們甚至“記得”在電視直播裡看到第一架飛機撞擊世界貿易中心,當然這肯定不是現場直播。

廣告宣傳業和記憶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內華達州立大學拉斯韋加斯分校的助理教授凱茜·布勞恩…拉圖爾的研究課題。她在艾奧瓦大學的博士論文就是有關廣告如何影響記憶的,其中一些研究(後來發表在《消費者研究》期刊上)圍繞一系列試驗進行。試驗中,她讓受試者品嚐不同種類的橘子汁,然後讓他們分享對這些橘子汁的記憶。橘子汁口味的不同是因為在其中摻入了不同量的醋。每個受試者嚐到某一種口味的果汁,並被告知是一個叫橘林的新品牌。後來,給一半的受試者看了廣告材料,上面寫著橘林非常美味。[告知受試者任務時是作為一個略有不同的任務,受試者被告知他們需要對橘林的品牌經理(當然也是虛構的)就廣告宣傳可行性提出反饋。]然後,在另一個有趣的百事挑戰的試驗中,他們需要品嚐果汁樣品,判斷是否是他們早些時候試喝過的。最後,要求受試者描述橘林的味道。

第三章 理性思維(5)

在那些沒有接觸到廣告的受試者中,大約有一半人能夠正確地辨識出哪些果汁是他們早些時候嘗過的。而那些接觸過廣告的受試者則表現得不太可信……只有約1/4的人作出正確選擇。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錯誤的方式:看過廣告材料後,他們往往會選擇味道好於他們之前試喝的那種。也就是說,他們對自己感官體驗的記憶,被那個廣告所左右。一位嚐到“略微加了食醋和鹽的橘子水”、但沒有看廣告的受試者,認為這種飲料“很糟糕……有點苦並且很淡”。另一個喝了相同液體但看到廣告的受試者,卻這樣說:“這種飲料很甜。很解渴。讓我精神為之一振。”

布勞恩…拉圖爾後來與洛夫特斯以及另一位研究員瑞安娜·埃利斯聯手,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當時,迪士尼正在進行一場廣告營銷活動,主題是“銘記這魔力”,旨在透過這個活動吸引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讓他們帶孩子到公園來玩。而此三人的研究主題是:如果這個活動“將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植入消費者的記憶中”,會是什麼樣的呢?

受試者都得到一張列有20種典型的童年事件的問卷,並要求說明哪些是他們記得同時也曾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的,評價標準是個100點量表。其中一個專案是:“在主題公園和自己喜愛的熒屏角色見面並握手。”一個星期後,受試者回到實驗室,研究者給他們展示了(假的)主題公園的平面廣告,把“銘記這魔力”變成了自傳體說法……“記住你年輕時的角色”,米老鼠、高飛等。不一會兒,主持這項測試的負責人就彙報

說,受試者的童年經驗資料編碼出現錯誤,他們需要重新填寫一次問卷。

看過廣告後,大約90%的受試者的報告表明,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