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知道出家為尼是瓊花必走的人生之路了。
鑑真在棲霞寺住了幾日,靈佑便護送他過江入新河岸,住進了既濟寺。八年前第一次東渡,這裡是存放糧食物品的地方,可惜如海告官被查,榮睿也被捕役從池塘裡擄走關進了監牢。如今,榮睿的骨骸已永遠地留在了端州,而東渡的僧人們卻又回到了起點。鑑真觸景生情,難以入眠。
第二天,揚州城舉行了重大的慶典,迎接歸來的鑑真大和尚。古人記載:“江都道俗,奔填道路,江中迎舟,舳艫連線。”真是盛況空前。
在夾道歡迎的人群中,不時有人衝到鑑真面前叩拜,訴說對他的懷念。瓊花也從尼姑的隊伍裡衝出來,拜倒在鑑真的腳下,大聲喊道:“弟子智首拜見師父!”
鑑真安祥的表情頓時驚異了:“智首?聽聲音是瓊花……”
瓊花控制不住地抱住鑑真的雙腿,大哭:“師父……”
鑑真眼裡湧出了淚,他伸手去摸,再也摸不到瓊花的一頭秀髮了。
靈佑、思託、法進等人不由得為之動容……
至此,鑑真從南海振州再輾轉回到揚州府,為時三年,行程萬里。所經州縣,立壇授戒,有求必應。他外秉威儀,內求奧理,把《律抄》、《輕重儀》、《羯磨疏》等律學經典向諸州僧眾反覆宣講。即使在雙眼失明看不見文字的情況下,也靠著過人的記憶一絲不苟地傳達出去。講授之餘,造立寺舍,供養十方眾僧;造佛菩薩像,也是其數無量。
雖然第五次東渡看似以失敗告終,但是鑑真隨緣弘法,以他堅強的意志,慈悲的心懷,為人們撥亮心靈的明燈。一千多年過去了,在他留下足跡的許多地方,人們仍然保留著供奉他的寺廟;在海南島,當代人為這位偉大僧人和弟子們塑造的巨大群雕屹立在三亞的海邊,讓他的精神光照千秋……�
3
唐天寶九年,在大海彼岸的日本,孝謙天皇釋出詔書,任命了第十次遣唐使團。在唐天寶十年春天,從難波津出航的四條大船和五百多名乘員,七月在明州平安登陸。秋末,遣唐使團進入長安。
正是中秋節,長安外賓下榻的四方館外燈月交輝。
街上,西域人在表演雜技,波斯藝人們跳著舞蹈;還有舞劍的、擊鼓的應有盡有。他們在向來大唐的各國使節和商人、遊人展示著技藝。
各種小吃和小商品也都向遊人招徠著生意。
遺唐大使藤原清河和他的部下隨從們在晁衡的陪同下在街上任意行走,賞月遊玩。大使第一次來大唐,眼前這繁華的景象讓他不禁連連讚歎:“八方來客,歌舞昇平。大唐真是了不起啊!”
鑑真東渡 第十四章(4)
副使大伴古麻呂對晁衡說:“自從皇帝召見以後,閣下奉旨陪我們四處旅遊參觀,這些日子我感受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目不暇接。”
副使吉備真備是第二次來大唐了,看到初來乍到的大使們對什麼都那樣驚驚乍乍,欣喜若狂,心想,你們看到的大唐僅僅是冰山一角啊。
晁衡見到吉備真備,感慨萬千:“吉備君,當初我們一起來大唐留學,你回去已經是十八年了。現在又重遊故地,而我還在這裡苦苦思鄉呢。”
吉備真備一笑,說:“那是大唐天子對你恩寵有加,不放你走啊。我還記得你當時寫下了四句感傷的詩哪!‘慕義名空在,偷忠孝不全。報恩無有日,歸國定何年?’”
“唉,有什麼用?還是回不去啊。”
“阿倍君現在結親長安,又身為唐朝的重臣命官,立功友邦,也是為日本爭光啊!”
“可我年齡越長就越思念故鄉啊!”
走在一邊的藤原清河說:“閣下客卿唐朝,承恩多年。如今我國師唐興邦正需大才,理應再請唐皇恩准東歸返航。”
晁衡一聽此話,又來了信心:“我一定會上表陳情,與大人同船回國,一報天皇。”
一直安靜守候在明州阿育王寺的普照得知日本遣唐使船到達明州,興奮得不能自己,不顧一切地跑到海邊去觀望,遠遠看到遣唐使的大船,眼淚就禁不住往下流,他真想撲到跟前去相認,可是看到遣唐大使及隨行官員們,一個個錦衣華服,威風十足;那些隨船而來的年輕的留學生、學問僧也都衣著亮麗,朝氣勃勃。而自己呢?一個半老的學問僧,穿著寒酸,在大唐十八年一事無成。還有什麼臉面迎上去說自己的來歷呢?看著同胞在唐朝官員的熱情接待下乘坐一輛輛華貴的馬車離開碼頭,他自慚形穢,心想在那些年輕人的眼裡,自己的樣子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