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規律,它描述的是質量與光度之間的關係,將它們掛鉤在一起的就是恆星的光譜比如,處於主星序的恆星質量越大溫度越高,光譜型別也有相應的特徵這樣,分析一顆恆星的光譜,用測到的亮度結合算出的距離推出絕對亮度,再按照上述規律反演,就可以算出一顆恆星的質量
於是就得到所有恆星的質量了嗎?
不是,因為我們能看到的幾乎所有恆星都處於銀河系內,而銀河系中大部分恆星我們是看不見的(被銀河本身擋住的處於另一側的部分),所以要確定銀河系的結構。一是根據觀測來繪出可見部分的恆星分佈,二是觀測河外星系的形態來反推銀河系。於是得到了銀河的大致形態,是一個旋渦星系
這樣就得到了可見部分的質量
我們可以看到的部分約佔銀河系的40%,這個比例足夠大,所以可以用它的特徵去推整個銀河系的特徵,於是我們知道銀河系中70%都是太陽這樣(甚至更弱)的恆星,剩下30%大部分是大質量恆星、中子星、黑洞,及相當數量的褐矮星,(還有數不盡的行星、碎石塊、星雲等但它們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於是就得到了可見物質的質量
於是就得到了銀河系的質量了嗎?
不是。透過觀測不同距離的恆星的繞銀心公轉速率可知,僅靠可見物質不足以維持大部分恆星繞銀心公轉,計算可知暗物質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透過觀測銀河系星簇中一些矮星系向銀河系掉落的速度可知,僅靠可見物質不可能讓它們達到這樣的加速度;一些被甩出銀河的恆星也可以提供資料。綜合很多觀測和計算,暗物質佔銀河系質量的7成以上。算上它們的質量,才能得到銀河系的總質量
然後就可以拿銀河的特徵去算河外星系的質量
和根據規律去推恆星質量一樣,拿到了銀河的資料,就可以去觀測河外星系的總光度、光譜成分、尺寸、附近矮星系的繞行速度等,算出一個河外星系的大致質量
難道要每個星系都算一遍?
當然不行,全宇宙有數千億個星系呢。但是經過相當的觀測後,可以認為星系的分佈基本是各向同性的,向東看能看到100個星系的話,向西看也能看到100個,並且不同型別比例都差不多。所以未統計區域的質量就可以根據已知區域的情況去推算。這樣可以得到所有可見物質的總質量
那麼暗物質呢?
這就需要涉及到宇宙加速膨脹的問題了。假定使空間擴張的能量叫做暗能量,而可見物質質量已知,那麼計算擴張的速度等(具體我也不知道要算哪些啦)就可以得到暗物質的大致質量。現今測到的結果,是暗能量佔73%,暗物質佔23%,普通物質則只有不到4%
最終結果呢?
10^53kg,這是一個估值
第743章 意外的發現
【我們的補給還能夠消耗多久?】
火山球將軍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飛船的動力系統消耗還是其次,最關鍵的是維持飛船基本運轉,以及他們兩人生存所需的能源消耗。
雖然這艘代表挽救聯盟最先進科技水準的飛船,其所擁有的物質以及能量迴圈體系早已經完善到令人髮指,但在這真正空無一物的宇宙之外的虛空世界中,飛船的資源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一天。
就像一塊冰晶,即使在極低的溫度下,也會修煉昇華消失。
“因為我們在宇宙之外無法獲得任何補給,所以,按照目前的資源儲備,我們最多隻能堅持300年。”原宸緩緩回答道。
【300年,這個時間可真是尷尬啊!】火山球對此很是無奈,【但不要說300年,按照當前的情況,就算是3000年,30000年都無法修復“時空之門”的損傷!】
根據文獻記載,【時空之門】在經歷過第182741紀元的那一次災難之後,整整花費了十個紀元(大約是10萬年)的時間,才最終得以完全修復。
而更加嚴峻的是,這一次【時空之門】的損毀情況比前者還要更甚很多。
“要想活下去,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進入深度休眠。”原宸鄭重其事地對火山球將軍說,“我已經計算過了,在深度休眠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資源和物資的消耗控制在正常運轉情況下的0。31%左右。”
【所以,理論上我們最長可以堅持大概九萬年的時間?】火山球將軍沉默了片刻,又不無擔憂地說,【可就算能夠苟延殘喘地度過這九萬年,恐怕我們也未必能夠等到救援,一方面是時間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