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著手撰寫,交給張希孟的報告。
發展工商,帶來最大的改變,不是財富一下子增加多少,也不是一下子就富國裕民了,最最根本的變化,是效率的提升!
得益於張希孟的講學,這幫年輕人的看待各種問題的方式,都大大改觀了。
咱就這麼說吧,你要是張羅著發展工商,把工廠作坊建立起來,老百姓立刻就富足了,百業興旺,國家進入太平盛世……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那也太容易了吧!也太不不符合常理了,難道世上還有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
不能夠啊!
就拿屯田公司來說,如果是讓大明的老百姓來幹,無論如何,他們也要先留足口糧,條件允許,他們還要儲藏一部分。
糧商要來收購,這些老百姓還未必願意,一定要等著好時機,賣個高價錢!
所以說,跟小農交易,那個成本老高了,效率低得令人髮指。
但是換成屯田公司,那就不一樣了。
還想要留下口糧?
做夢去吧!
從高麗和倭國弄來的勞力,每天就那點口糧。
至於菜?
見過豬食沒有?
就那玩意,往裡頭加二斤鹽,吃去吧!
也幸好臨近長蘆鹽場,食鹽便宜,可以隨便吃。
那菜的滋味,比起鹹菜還要鹹幾倍!
你說就這樣的飯菜,給了倭國和高麗的苦力,這幫人竟然還感恩戴德,覺得除了工作時間長點之外,吃喝沒的說。
果然是上國,比他們的主子,要寬宏多了。
聽到這個訊息,朱棣都傻了,我還不夠黑心啊?
他不得不行文藍玉,特意詢問,你就跟我說說,這兩個國家,到底吃什麼玩意啊?
半個月之後,藍玉送來了訊息,由於這幫勞力,不少都是俘虜計程車兵,因此他們吃的就是軍糧。
而且這兩國不約而同,都有個習慣,那就是不能讓士兵吃得太飽,否則的話,會影響鬥志,訓練的時候,沒有精神頭兒……
朱棣聽完都懵了,這說的是人話嗎?
要知道在大明這邊,張希孟主持的軍中後勤,一直以讓士兵吃飽,吃好為目標……雖然有些時候做不到,但全軍上下,無不以此目標。
如果哪支人馬,種菜好,養豬好,吃得好,那是要拿出來表揚的。
但是倭國和高麗不一樣,吃得好?
想什麼呢?
耗材也配浪費糧食?
藍玉告訴朱棣,歸根到底,倭國和高麗,都是等級森嚴,尤其是軍中,更是差別巨大……在他們看來,如果軍中貴族將領,和普通人吃的一樣,那還怎麼體現貴族身份?
所以一定要拉開差距。
可問題是他們的保障能力,就是那麼捉襟見肘,根本沒法既能讓所有人吃飽,又能體現出三六九等。
對不起了,軍中騾馬,你們只能吃跪族餐了。
根據藍玉的介紹,他們運氣好,能從老百姓手裡搶到,那就可以吃點飽飯。
如果搶不到,靠著後面送上來的補給,基本上就是一個飯糰的量。
這個飯糰還不是純粹的糧食,需要混入些豆子,甚至是雜草。
偶爾遇到有良心的,在製作飯糰的時候,會用手沾上鹽水,揉搓飯糰,也就算是加點滋味了。
乾淨又衛生。
問題是這種飯糰,保質期太短了,往往送到士兵手裡,就已經發黴變質,臭氣哄哄……反正你只要看過倭國和高麗的軍中伙食,你就會慶幸自己生在大明。
多虧了張相慈悲,對比之下,你就會覺得,張相簡直是菩薩降世。
所以說,高麗和倭國人,絕對是當下最好的勞力,畢竟只有他們,才能接受那種超高強度的壓榨,而不至於起來造反。
胡儼總結,發展工商,帶來的效率增加,一種是呢絨工廠那種,靠著提升機器獲得的。不過即便提升了機器,也要工人增加時間,每天干六個時辰,都算是運氣好的。
另外一種,就是屯田公司,他們單純壓榨,就是從骨頭裡榨油……看過之後,胡儼也算是清楚了,為什麼不能放在中原……真要是在中原這麼幹,洪武皇帝和張太師在,未必會造反。可是等到這兩位不在了,立刻就是天下大亂,絕對沒有別的可能!
既然弊端這麼明顯,還費力氣發展工商幹什麼,到底是為了什麼?
歸根到底,還是那兩個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