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朕救他的時候九皇弟剛甍,他就一直以九皇弟的身份留在京中,經常陪朕喝酒狩獵,朕與他相處了兩年,自有幾分瞭解。”

“原來如此,難怪連摘星閣都沒發現辰夕尚在人間。”葉輕霄似嘆非嘆。

楚傲寒忽然靠近葉輕霄,語氣裡有幾分惋惜:“若你不是東越國的皇帝,那該有多好。朕可以和你把酒論天下,結為知交。”

葉輕霄挑眉,答道:“只要朕是葉輕霄,不管當不當皇帝,都是你的敵人。”

楚傲寒聞言先是一怔,隨即一笑:“說的也是。”

經過一番折騰,葉輕霄已十分疲憊,他轉身背對著楚傲寒,閉上雙目,少頃便已入睡。

楚傲寒一直靜靜地注視著葉輕霄的背影,目光裡帶著惋惜、遺憾以及連他自己都尚未發覺的複雜感情。

作者有話要說:親們,路過留評啊~~~~~~~

15、不爭

墨以塵一行人走了數十里才敢停下來歇息,他們隱在山林間,打了些野味,找了一處隱蔽的山洞烤起火來。

在途中葉辰夕已和薛凌雲相認,並向薛凌雲解釋了他這兩年隱藏在旭日國的事,薛凌雲與他交情甚深,如今知道他無恙,自然十分高興,兩人聊了許久,說著說著,開始分析如今的局勢,並議定營救計劃,但墨以塵卻始終坐在一旁不發一語,似乎心事重重。

薛凌雲知道他擔心葉輕霄,便安慰道:“不用擔心,我們會想辦法把陛下救出來的。”

葉辰夕一直對葉輕霄臨別前那番莫名其妙的話謹謹於懷,剛才逃得傖促,身邊侍衛眾多,他不便發問,如今終於有機會解惑,便忍不住問道:“皇兄那時候應該認出本王了,本王既然決定來救他便不會再想著回國奪位,聰明如皇兄又豈會不懂?那他為何要說出那樣的話?”

這世上最瞭解葉輕霄的人非墨以塵莫屬。他們只消一個眼神來回,便能心領神會。對於這點,葉辰夕雖然心裡不悅,卻必須咬牙承認。

他無法忘記葉輕霄說出那段話時的眼神,隱約覺得葉輕霄的話並非表面聽起來那麼簡單,但他卻無法猜透其中的含義。倘若他沒有失憶,也許他會想明白箇中關節,但事已至此,多想亦無益。

墨以塵扔了一根柴枝進火堆,答道:“陛下的意思是讓康王殿下回國。”

語驚四座,葉辰夕猛然站起來,駁道:“不可能!皇兄寧死也不會讓本王回國奪位的。”

“殿下莫急,陛下自有用意。”墨以塵示意葉辰夕坐下,解釋道:“難道你們都沒注意到陛下說‘康王回國’和‘重蹈裕王故事’時用了重音麼?雖然並不明顯,但瞭解陛下的人自然能聽出來。”

葉辰夕細細回憶當時的情景,發現確有其事。因葉輕霄當時說的話合情合理,所以一般人都只認為他為國擔憂,不會多想。楚傲寒雖然生情多疑,但他當時站在葉輕霄身後,看不見葉輕霄的表情,自然不會想到內裡玄機。

“陛下故意說出裕王之事,到底有何用意?”薛凌雲撿了幾根柴枝扔進火堆裡,頓時火屑飛揚,更有部分如星光般往墨以塵罩下,薛凌雲一甩衣袖,把火屑擋住。墨以塵此時正在喝水,他任由薛凌雲的衣袖擋在他面前,連眉毛也不動一下。

緩緩放下水袋之後,墨以塵才答道:“相信大家都沒忘記裕王之亂的結局吧?”

若當初沒有裕王之亂,那就沒有東越國和旭日國的戰爭,葉輕霄便不會被擒,更不會遇到山崩之險。然而,有些事情冥冥中早已註定,若沒有裕王之亂,也許他們仍會以另一個過程走向相同的結局。

薛凌雲劍眉一軒,說道:“裕王戰敗之後逃到了旭日國,我國要求旭日國譴返裕王,楚傲寒不肯,因此兩國打了一仗……”說到這裡,薛凌雲腦中靈光一閃,脫口而出:“難道陛下要我們效仿裕王故事?”

墨以塵看著眼前的熊熊火光,說道:“楚傲寒留著陛下,就是想以此使我國內亂。若事情達不到他預期,陛下就會有危險。所以我們必須如他所願。”

葉辰夕和薛凌雲聽罷,皆沉默了下來。他們這樣做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雖然此舉是為了掩人耳目,但必會導致朝野動盪,朝廷一動盪,便會人心思亂。但到了此時此刻,他們必須把葉輕霄的安危放在首位。在這個前提下,他們必須作出適當的犧牲。

沉吟片刻之後,葉辰夕忽然問道:“那皇兄後來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又是何意?在那種情況下,皇兄總不至於說廢話吧?”

此時架在火堆上的野雞已烤好,隨著一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