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章 徐鎮川成後備幹部了?(為老鐵肖羽心

“今有台州參軍事徐山……”

眾人一聽,還真是喜事。

代宗也點點頭,“如此說來,要對徐山重賞才是。”

元載一聽,順勢就接著話頭說了下去。

“徐山乃是進士出身,又登科書判拔萃,可謂少年英才,如今又有大功在身,不如請陛下敕授監察御史?”

元載這個提議,可算是對徐鎮川大肆封賞,就仕途而言,說是一步登天也不為過。

先說制授。

唐朝授官,分為四種形式,冊授、制授、敕授、旨授。

對應著官員的不同品級,三品以上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上敕授,六品以下旨授。

具體的形式也不同,六品以上的冊授、制授、敕授,都需要政事堂宰相擬定,上報天子之後,由天子單獨下令授官,甚至三品以上的冊授,需要天子封閉政事堂討論之後,再頒佈金冊。

而六品以下的官員旨授,由六部上報,尚書省擬奏,天子批示,說白了就是,六部官員上報一批名字,說這幫人都不錯,可以擔任六品以下的官員,上報給尚書省,尚書省再上報給天子,天子一看,行,就這麼著吧,在奏章上批覆一個“可”字,奏章再回到尚書省,具體落實到六部,由六部出具各種檔案,也就是告身,還得這幫人自己掏工本費,這才能當上一個六品以下的小官。

從授官的儀式感,就能看出重視程度完全不同。

更直接的說,六品以下官員,告身上是吏部尚書的官印,而六品以上官官員,除了吏部的告身之外,還有天子單獨給你的旨意,上面蓋著天子大印!

這說明什麼,說明你已經進入了天子的視野之中!

至於監察御史,乃是正八品下的官員,比徐鎮川現在的從八品下,足足高了一個等級。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也不算是什麼,需要重點提出的是,監察御史的任命形式,是天子敕授!

看明白了不?

正八品下的監察御史,不是走得六品以下官員旨授的路子,而是走得六品以上官員敕授的途徑,這是什麼?

這是後備幹部啊!

雖然現在品級還低,但是,你已經成為了重點關注物件,就等著大展宏圖吧!

如果說這都不算大禮的話,還有什麼是大禮?

元載這個提議,對徐鎮川來說,極為利好。

只不過,進入延英殿一直沉默的裴遵慶,眼神一閃,站了出來。

“微臣以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