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和縣考每年一次;群考和大考每三年一次;殿考則每五年舉行一次。”
“凡是任何一級考核透過者,即可享有大秦俸祿,根據成績評定為童生、秀才、舉人、貢士或進士,殿試第一名可獲狀元稱號,並受朝廷重用。”
“其次,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為榜眼和探花。
對於文科考試,內容涵蓋八股文、法家、儒家學說。”
“對於武考,則有兵法、舉重、騎射、步射、馬槍等專案。”
趙牧的提案令全殿官員如痴如醉,紛紛沉浸於這一全新的人才選拔體系所帶來的 。
這一制度一旦推行,即便是寒門士子也將有機會成為朝廷文官,而不再是氏族或地方官員的專利。
這對大秦帝國而言,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巨大革新。
還未等朝中的文武大臣們回應,始皇帝已含笑點頭道:“很好!趙牧此策甚佳。”
“廣納天下的才俊,為我大秦效力。”
“諸位愛卿有何見解?”
既然是始皇帝親自發話,誰敢說半個“不”
字?
左相李斯立即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聖明,此策得蒙公子高見,必將為寒門子弟和英才之士開闢一條報國之路!”
李斯深知這一點,因為他自己出身卑微,若非得呂不韋引薦,絕無可能步入朝堂,位列高職。
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當今大秦做官的艱難。
即便才智過人,沒有背景和支援也難以一展抱負。
話音剛落,眾多大臣也隨之走出隊伍,齊聲道:“臣等贊同長公子之議。”
始皇帝聽罷甚是滿意,沉聲道:“好!即刻傳達朕的旨意,詔告天下。”
“從此,大秦將以科舉制度選拔官員。
凡才德出眾者,均可入朝為官。”
文武百官一同稱頌道:“吾皇英明!”
始皇帝在朝堂上開懷大笑,對於趙牧提及的俸祿問題並未多加考慮。
大秦如今財源滾滾,商路暢通使得賦稅激增數倍,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對當今皇上與趙牧讚不絕口。
科舉制像是一陣春風,席捲了整個大秦的土地。
無論學者、舊貴族後代還是貧家士子都看到了入朝為官的新曙光。
自統六國以來,許多人因缺乏升遷途徑而心灰意冷,但趙牧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局面。
這些士子們滿懷熱忱地期盼著能有朝一日投身朝廷,為帝國效力。
終於迎來了希望,科舉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引發了一場轟動。
章臺宮內,始皇帝與趙牧共同商定科舉的初次舉行時間和安排。
經過討論,最終將第一批科考日期確定為六月及次年一月,中間相隔半年時間,以便妥善組織鄉試與縣考。
始皇帝欣慰道:“非常不錯,趙牧。
這是科舉制第一次在我大秦實施,眾大臣還不熟悉。”
“此事就由你來主導吧!”
“遵命!”
事實上,即便始皇帝不提要求,趙牧也會積極參與,但他不可能事必躬親,畢竟光是一個鄉試便足以耗盡他的精力。
而他的職責僅僅是在每場考試中把控好作弊等問題,至於地方官吏如何操作,則依照規章自行處理即可。
西域。
三十六國已先後出兵圍攻安息帝國。
早前奇襲鎮奴關的三十萬大軍現正倉皇逃入安息境內,在失去了主將的指揮下,人數經過多次追擊已經銳減至不足十萬。
剩餘計程車兵距離死亡也不遠了。
營帳內,安息士兵士氣低落,後方緊追不捨的是大約二十萬的大軍,“完蛋了!”
“我們已經無法撤回去了!”
安息士兵們絕望萬分,一片死寂。
正當他們在營帳裡休息之時,突然從外面傳來一陣呼嘯聲。
接著箭雨蔽天而來,“嗖、嗖、嗖”
,瞬間射向營帳。
“噗、噗、噗”
,箭矢穿透了士兵的身體,不少士兵還沒來得及逃脫便被射殺。
帶著燃燒油液的箭射入營帳四周,大火迅速蔓延開來,放眼所見皆成火海。
韓信站在山坡高處,神色淡然地看著戰場上的慘況。
這場五日之久的追擊戰終於可以結束於今日。
而王賁統領的大軍也已急速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