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部分

搖搖頭,“怎麼能說結仇呢?同樣是忠君為國,不過是看法不同,出發點不同,認知不同,得出的結論當然有偏差,談不上仇,甚至連埋怨都沒有。有時候小弟也想找了彈劾王家的幾位大人能促膝交流,談談各自的觀點,說說自己的看法,既然都是一心為國,哪怕再大的誤會都能揭過了,說起來是志同道合,絕不是冤家對頭。”

“子豪這番話說出去該有人臉紅了。”李世擺了個笑臉,看了看自己夫人,卻不禁嘆息一聲,“名來利往間,能有子豪這番心境的不多,不多。據我所知,能把自己擺了忠君為國這位子上的人不少,可除了他卻容不得別人也這麼想。明明都是一個目的,卻處處針對,處處計算,恨不得致對方於死地。最可笑的是打了這個旗號排除異己,最可恨的是他自認為理所當然!”

這話聽的我心裡一個突突。還好,這不是說我,我還有那麼高覺悟,暫時對排除異己的事拿不準方向,不過老劉和老李倒是相互排了十多年了。感覺這個話題太沉重,再談下去不知道扯什麼方向,趕緊轉舵。天真道:“不至於,不至於,李兄言重了。有汙吏就有清流,有奸佞就有忠直,邪不勝正。”

“哦?可往往混淆起來怎麼辨別呢?”

“總是好辨別的,比方劉仁軌劉大人,李義府李大人,這都是忠能臣,國之棟樑。”

李世忍俊不住,指了我哈哈大笑,“子豪還真的不挑揀。劉、李二位大人聽了這番評價不知作何感想。”

“這個小弟還是有發言權的。同二位大人共事多年,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專長,小弟自愧不如。”話頭扯出來就好辦了,飛速調整下思路,循序漸進接近主題,“就拿這次王家的事來說,改制一事的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年和劉大人探討過這個話題,圍繞術業有專攻做了廣泛的認證。此事因軍購而起,工部一時難以滿足前方的軍備補給,這才會委託王家和內府兩家作坊代工。

這說明什麼?工部名下的作坊無論規模還是人數都是最大的,而且按軍備供給肯定也計算過度量,本應該一切順利卻在前方將士最需要樸給時候出了紕漏。”

“說說。”李世很感興趣,好像自己真是個工部小吏一般。

“不專業!”等這話很久了,底氣十足道:“從統計稽核產量開始就不專業,並不是工部對這事不認真。曹尚書是一頂一的認真負責、但被作坊上下的整體素質拖了後腿。從監管到工匠都是業餘的,這裡指的不光是熟練度,也包括監管人員和工匠相互間的協調能力。非常重要,技藝嫻熟只是其中一個考核標誰,這也就是工部在發現自己力不能及的情況下從內府和王家的作坊裡借了大批熟練工卻依舊束手無策的原因。”

李世點點頭,“子豪果然在這方面下了工大,今日既然抽了閒,就好好聽聽子豪的看法。所謂的不專業是僅僅存在於工部作坊呢,還是隨處可見?”

正文 第四百零四章 明路與方式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7…7 16:39:30 本章字數:6468

面對李世的提問,我拒絕牽織造作坊以外的章程,以免禍從口出。

稱自己調研範圍侷限於織造業裡的棉織產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年頭短,生產經驗,從業人員,管理機制等等都處於起步段,一切都有待完善。種種缺陷卻隨時都能轉化成行業優勢,無論發展空間還是政策傾斜力度都不是其他成熟產業所能比擬的。

在朝廷政策的積極配合下,棉織業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一不受傳統制約,沒有其他行當那麼多歷史包袱;二是起點高、受眾面廣,尋求健康有序的生產、銷售機制意義重大。

摸索期儘量少走彎路,參考其他行業發展歷史去弊存利的同時,還要形成一套符合自身行業發展的新路子。說來容易做來難,失敗固然不可避免,被人指責挑短也不足為奇。

行外、行內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截然不同。從客觀角度來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說法有自身的道理。但往往受主觀意識影響,讓自然有序的發展軌跡產生偏斜,從而進入畸形病態的走向。

這就是所謂的抗干擾力度,一旦形成外行指導內行的怪圈,尚在襁褓中棉織產業就斷送掉了。不能說更到指責就停步不前,這樣不但對不起自己的心血,影響整個產業不說,更重要的是對不起國家的重託。

不是個人因素。一個人不可能弄垮整個行業,反之,也推動不了。這需要齊心合力,朝廷、業主甚至是工匠,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是原則。不要把目光放在一點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