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部分

暫存器增加了一倍,達到了128個,使得各種資料指令可以更多的在暫存器中高速運轉而不需要cpu發出指令在記憶體中尋找。

由於k32使用的是流水線技術,而k32…pro同樣是這種設計,精簡的指令高速處理對資料的需求也節節攀升,可以說是一個資料吞噬機也不為過,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

大規模的暫存器使得資料處理加快,但是記憶體的速度卻是遠遠跟不上處理的速度,這也讓k32…pro的流水線處理成了擺設,沒有資料只能等待,使得效能大大下降。

虞博士同樣也遇到了英特爾的難題,甚至更加的致命,因為386並不是採用流水線技術,所以處理器時鐘週期的等待對其效能的影響並不是太大,而k32…pro則對這個非常敏感。

這就讓研發小組騎虎難下,由於k32…pro的核心不需要微碼電路,因此顯得十分精緻小巧,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小的處理器核心了,大概只消耗了三萬五千個電晶體(arm處理器同樣如此)。

這麼小巧的核心再加上一些外圍的功能電路也不過讓晶片的面積增加了一點點,虞博士甚至想將兩條資料處理流水線整合在一個晶片上,這樣做是完全有可能的,相比386使用的近28萬個電晶體依然是小巫見大巫。

不過模擬了之後卻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兩條流水嚴重加劇了等待資料的時間,反而使得效能還不如一條線。

這就讓虞博士難以取捨,費盡心思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還是西門子的一個工程師提議加上cache,或許可以緩解一下資料等待的問題。

cache不大,只有2kb,不是位元組,是位,2k位而已,卻佔據了相當於原本整個晶片的面積,讓k32…pro的成本增加了一倍。

不過這是值得的,加上了cache的k32…pro如虎添翼,資料等待的問題雖然存在但是已經微不足道,效能居然超越了k32一倍之多,8兆赫茲的版本每秒可處理的指令數目達到了四百萬條,當時沒有任何處理器可以與之比肩(386大概是四百到五百萬條指令每秒吧,不過386的頻率可是從二十兆赫茲起跳的)。

晶片大了,自然會影響成品率,對測試的難度也會加大,這也讓虞博士很頭疼,在晶片工廠用盡了方法也無能為力。

萬沒想到這個問題居然會被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傢伙給解決了,讓虞博士感慨不已。

這個幸運的傢伙就是長久介紹過去的斯蒂芬周,這小子現年19歲,在vs的時候居然還在讀書,後來因為對硬體電路比較感興趣,又被處理器研製小組給破格錄取了。

小夥子十分好學,本來他是想辭去工作專心上大學,可是虞博士與之接觸一段時間之後非常欣賞他,勸他道:“你去學校不過學的是一些過時的東西,哪有在這裡創造的樂趣?”

斯蒂芬周想想也是,在這裡接觸的都是一些頂級的大師,能學到的東西似乎也不比大學差,還能賺到一筆可觀的錢,因此窮人出身的他方才決定留下。

邊學邊做的斯蒂芬周,發現了一個問題,隨著整合度的提高,無論是設計還是測試都非常困難,想要在一個成品中查詢錯誤更是難上加難,作為質量檢測專業的他自然對此花了些功夫。

某日他突發奇想,是不是可以在處理器設計的時候就加入一些用於測試的電路,等做好之後只需要啟用之就可以簡單的確認晶片沒有問題。

他將這個貌似簡單的想法告訴了研發小組的同僚,誰知卻被大加讚賞——沒有任何人想到這個方法。

虞博士也認為這個可行,難得的是他十分的支援這個年輕人,更是接著這個創意想出了一個提高成品率的方法,那就是在晶片設計中增加冗餘電路,用以替代那些在製造中損壞的電路。

“想法很好,你就負責這部分的設計吧。”

虞博士輕輕巧巧的一句話,就讓這個年輕人挑起了大梁。

~~~~~~~~~

今日去赴宴了,晚了,哈哈。

一百八十七

果然不負眾望,斯蒂芬周這個靦腆小夥子的就幹了起來,這一干就幹出了驚天動地的事情。

關於k32…pro的設計還有很多故事,比如同大陸微電子研究所共同研發的自動布圖系統,在這裡卻不能一一的說了,有時間咱們再慢慢講。

回到alpha圖形工作站的釋出現場,下面的那些觀眾都是議論紛紛,除了那些利益相關者,其他無不是交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