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迴展首站的成功舉辦,讓平臺沉浸在一片喜悅與振奮之中。成奇勳和曹尚佑看著現場觀眾們被殘障兒童文創作品深深觸動的模樣,心中滿是欣慰,他們以為這次巡迴展能成為平臺發展的又一高光時刻,助力殘障兒童文創教育事業邁向新高度。然而,命運的考驗總是接踵而至,短暫的歡慶過後,新的危機如隱藏在暗處的暗礁,悄然逼近,讓平臺再次陷入艱難困境。
巡迴展第二站定在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這裡的展覽館擁有龐大的客流量和極高的知名度,對於擴大平臺影響力至關重要。平臺團隊滿懷期待地將修復後的文創作品以及新創作的佳作運往該地,精心籌備著展覽。就在距離開展還有三天的時候,展覽館突然告知平臺,由於展館內部電路老化引發了小規模火災,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展廳部分割槽域受損,需要緊急修繕,原本預定的展覽場地無法按時交付使用。
負責與展覽館對接的小劉,得知訊息後,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心急如焚地撥打了成奇勳的電話,聲音帶著哭腔:“成總,大事不好!展覽館著火了,我們的展覽場地不能用了,這可怎麼辦?三天時間,根本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場地啊!” 成奇勳剛放下手中的檔案,聽到這個訊息,手中的筆不自覺地掉落,他深知更換場地對於一場精心籌備的展覽意味著什麼,不僅要重新規劃佈局、調整運輸路線,還可能面臨宣傳推廣的混亂。
成奇勳立刻通知曹尚佑,兩人緊急召集展覽籌備團隊、運輸團隊以及公關團隊召開線上緊急會議。會議一開始,氣氛就緊張得讓人窒息,所有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焦慮。曹尚佑眉頭擰成了一個 “川” 字,語氣急促而堅定:“展覽籌備團隊,馬上在全市範圍內尋找替代場地,優先考慮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且符合展覽規格的場所;運輸團隊隨時待命,一旦確定新場地,迅速調整運輸方案;公關團隊立即與各大媒體和已購票觀眾溝通,說明情況,避免造成負面影響。”
展覽籌備團隊迅速行動起來,他們透過各種渠道釋出場地需求資訊,挨個聯絡當地的展覽館、藝術中心、大型商場中庭等可能的場地提供方。每一通電話,他們都滿懷期待,卻又一次次失望。許多場地要麼被提前預訂,要麼設施不符合展覽要求。小劉不停地在各個場地之間奔波,實地考察,汗水溼透了他的衣衫,他的聲音因為長時間的溝通變得沙啞:“成總,找了十幾家了,都不行,時間這麼緊,這可真是要命啊!” 成奇勳在電話這頭安慰他:“別慌,繼續找,咱們一定能找到辦法。”
在尋找場地的同時,運輸團隊也在緊密關注著情況。司機們隨時準備調整運輸路線,重新規劃裝卸貨時間。他們將車輛檢查了一遍又一遍,確保在接到通知後能第一時間出發。公關團隊則忙著與媒體溝通,釋出宣告,向公眾解釋展覽場地變更的原因,並承諾會盡快確定新場地,確保展覽順利進行。然而,還是有部分觀眾表示不滿,要求退票,公關團隊成員們耐心地一一安撫,記錄下他們的需求。
就在大家感到絕望的時候,展覽籌備團隊的一名成員偶然得知當地一座剛剛建成的文化藝術中心正在尋找合作展覽專案,而且場地條件非常優越。小劉立刻聯絡了藝術中心的負責人,經過一番艱難的溝通和談判,對方被平臺的公益理念和巡迴展的意義所打動,同意在短時間內為平臺提供展覽場地。
解決了場地問題,平臺又面臨著展品佈置的難題。由於新場地的空間佈局和原場地有很大差異,原本的展覽設計方案需要全部推翻重來。負責展覽設計的設計師們圍坐在一起,對著新場地的圖紙,眉頭緊鎖。主設計師無奈地說:“這新場地的結構太特殊了,很多原本的設計都實現不了,時間又這麼緊,我們得趕緊想出新的方案。” 他們熬夜加班,反覆討論,不斷在圖紙上勾勒著新的佈局,終於在一天內拿出了一套全新的展覽設計方案。
與此同時,運輸團隊順利將展品運抵新場地。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文創作品從車上卸下,按照新的設計方案進行佈置。他們仔細調整每一件作品的位置,確保展示效果最佳。然而,在佈置過程中,又出現了一個小插曲。一件珍貴的陶藝作品在搬運時不小心碰到了牆角,出現了一道細微的裂紋。修復師傅接到通知後,迅速趕到現場,他戴著老花鏡,拿著專業工具,小心翼翼地對裂紋進行修復。他的手微微顫抖著,額頭上滿是汗珠,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終於成功修復了陶藝作品,讓它看起來幾乎和原來一模一樣。
在解決展品佈置問題的同時,公關團隊也在努力挽回觀眾的信任。他們透過社交媒體、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