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企業門口,望著孩子們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但他們清楚,不能在原地停留太久,還有更多的殘障兒童等待著他們去尋找新的就業希望。
回到學校後,成奇勳和曹尚佑立刻投入到尋找新合作企業的工作中。他們翻閱著大量的企業資料,篩選出可能有合作意向的公司,一家一家地打電話溝通。然而,大多數企業在瞭解到是與殘障兒童就業合作後,都以各種理由婉拒了。有的企業擔心殘障兒童的工作效率會影響生產進度,有的則對培訓成本和管理難度表示擔憂。
一天,成奇勳在翻閱商業雜誌時,看到了一家新興的文創企業的報道。這家企業以創新和包容的企業文化著稱,注重員工的多元化發展。成奇勳眼睛一亮,他興奮地把雜誌遞給曹尚佑:“尚佑,你看這家文創企業,說不定會是我們的機會。他們的理念和我們很契合,也許願意為殘障兒童提供就業崗位。” 曹尚佑仔細看完報道後,點頭表示贊同:“確實有希望,我們趕緊聯絡他們。”
經過一番努力,成奇勳終於聯絡上了文創企業的負責人李總。在電話裡,成奇勳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特殊教育事業以及殘障兒童的就業情況,李總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但也提出了自己的顧慮:“成校長,我很敬佩你們的工作,但文創行業對創意和審美要求很高,我不知道這些殘障孩子是否能適應。” 成奇勳誠懇地說:“李總,我們的孩子們雖然身體有殘障,但他們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創造力。我們可以先帶一些孩子的作品給您看看,相信您會對他們刮目相看。” 李總同意了成奇勳的提議,約定了見面時間。
成奇勳和曹尚佑精心挑選了孩子們的繪畫、手工藝品等作品,滿懷期待地來到了文創企業。在會議室裡,李總認真地翻閱著孩子們的作品,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這些作品真的是殘障孩子創作的嗎?太不可思議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超出了我的想象。” 成奇勳笑著說:“是的,李總。這些孩子在藝術創作上有著獨特的天賦,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一定能在文創領域發光發熱。”
然而,在進一步討論合作細節時,問題又出現了。文創企業的工作節奏快,專案週期短,對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應變能力要求較高。李總擔心殘障兒童無法跟上這樣的節奏。曹尚佑思考片刻後說:“李總,我們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為孩子們制定專門的培訓計劃。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會注重培養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同時,我們也可以先安排孩子們從一些基礎的工作做起,逐步適應企業的工作節奏。” 李總對曹尚佑的提議表示認可,但他還需要和公司的其他管理層商議後才能做決定。
在等待文創企業回覆的日子裡,成奇勳和曹尚佑也沒有閒著。他們組織教師團隊,開始為孩子們設計針對文創行業的培訓課程。為了讓培訓更具針對性,他們邀請了文創行業的專業人士來校授課。在一次繪畫設計課程上,專業設計師王老師拿著孩子們的作品,認真地講解著構圖、色彩搭配和創意表達的技巧。一個患有視力障礙的孩子,雖然只能透過觸控和想象來創作,但他對色彩有著獨特的感知。王老師耐心地引導他,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色彩的特點和搭配方法,孩子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自己的想法。
經過幾天的等待,文創企業終於傳來了訊息。李總在電話裡說:“成校長,經過我們管理層的商議,我們決定先和你們進行一個小規模的合作專案。我們有一個短期的文創產品設計專案,想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如果專案進展順利,我們會考慮進一步擴大合作。” 成奇勳激動地說:“太好了,李總!謝謝您給孩子們這個機會,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為了確保專案的順利進行,成奇勳和曹尚佑組織孩子們進行了緊張的專案前準備。他們詳細介紹了專案的要求和目標,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在專案啟動會上,成奇勳看著孩子們充滿期待的眼神,鼓勵道:“孩子們,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也是你們展示自己的舞臺。不要害怕困難,大膽地發揮你們的才能,我們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專案開始後,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他們分組討論創意,查閱資料,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然而,在專案進行到一半時,一個小組遇到了難題。他們的設計方案被客戶否決了,孩子們感到非常沮喪。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後,立刻來到孩子們中間,安慰他們:“孩子們,別灰心,這只是一個小挫折。我們一起分析問題,重新調整方案。” 他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從客戶的需求出發,重新審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