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成果展示活動的成功舉辦,讓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活動現場,望著那一張張因讚歎而發亮的面孔,心中滿是成就感。他們以為,憑藉這次活動的影響力,文創教育課程能順利推廣至更多學校,殘障兒童文創教育事業也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現實的考驗從不曾停止,短暫的喜悅過後,新的危機如同隱藏在暗處的洶湧潮水,再次將平臺捲入困境。
活動結束後,成奇勳和曹尚佑馬不停蹄地開始籌備文創課程在更多學校的推廣計劃。他們制定了詳細的推廣方案,準備與當地十幾所學校進行洽談合作,希望能將文創教育的火種播撒得更遠。團隊成員們熱情高漲,積極收集資料,製作精美的宣傳冊和課程樣本,期待著與更多學校達成合作。然而,就在他們準備邁出第一步時,當地政府突然出臺了一項新的教育政策。新政策對校外機構與學校合作開展特色課程的審批流程進行了大幅調整,審批環節增多,所需材料更加繁雜,審批時間也從原本的一個月延長至至少三個月。這意味著平臺的推廣計劃將被嚴重推遲,原本的發展節奏被徹底打亂。負責政策對接的小吳,拿著最新的政策檔案,神色慌張地走進成奇勳的辦公室:“成總,曹總,不好了!教育政策調整,我們的課程審批時間要延長好久,推廣計劃怕是要泡湯了。” 成奇勳放下手中的推廣方案,眉頭緊鎖,他深知政策變動對推廣計劃的巨大阻礙。
成奇勳立刻聯絡曹尚佑,兩人緊急召集政策研究團隊、推廣團隊和法務團隊商討應對策略。會議室內,氣氛凝重壓抑,每個人都眉頭緊鎖。曹尚佑率先發言:“政策研究團隊深入解讀新政策,找出對我們最有利的條款和審批要點;推廣團隊根據審批時間的延長,重新調整推廣計劃,在等待審批的過程中加強與學校的前期溝通和宣傳;法務團隊協助準備審批材料,確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合規性。”
政策研究團隊迅速行動起來,成員們日夜研讀新政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他們組織多次內部研討會,邀請教育政策專家進行解讀,分析政策調整對平臺的影響。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他們整理出一份詳細的政策解讀報告,明確了審批的關鍵要點和可能遇到的問題。推廣團隊則根據報告內容,重新調整推廣計劃。他們制定了一份長期的宣傳方案,透過線上講座、線下體驗課等方式,提前向學校和家長宣傳文創課程的優勢和特色。團隊成員們每天都忙碌於各個學校之間,舉辦小型的文創展示活動,吸引學生和老師們的關注。在一次線下體驗課上,推廣團隊的小王耐心地指導學生們進行手工創作,學生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好奇,這讓小王感到一絲欣慰,但想到推廣計劃的困境,他又不禁皺起了眉頭。
在解決政策調整問題的同時,平臺又面臨著市場推廣的困境。在與部分學校的溝通中,平臺發現許多學校對引入文創課程持觀望態度。這些學校擔心與校外機構合作會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同時對平臺的教學質量和師資水平也存在疑慮。負責學校洽談的小李,拿著一疊學校的反饋意見,心急如焚地向成奇勳和曹尚佑彙報:“成總,曹總,好多學校都不太願意合作,他們擔心這擔心那的,我們的推廣工作很難開展。”
成奇勳和曹尚佑意識到,要消除學校的顧慮,就必須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文創課程的價值和平臺的實力。他們一方面組織團隊整理平臺的教學成果、師資資質等資料,製作成詳細的合作方案,向學校展示平臺的優勢;另一方面,邀請學校領導和教師代表參觀已開展文創課程的學校,親身感受課程的教學氛圍和學生的學習成果。在與一所學校領導的溝通中,成奇勳誠懇地說:“我們的文創課程不僅不會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還能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我們有專業的師資團隊和完善的教學體系,一定能為學校帶來不一樣的教育體驗。” 經過多次溝通和努力,部分學校的態度有所緩和,開始認真考慮與平臺的合作。
解決了市場推廣問題,平臺又遭遇了團隊管理的難題。由於連續作戰,團隊成員們已經疲憊不堪,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讓大家身心俱疲。同時,對於平臺未來的發展方向,團隊內部也產生了分歧。一些成員認為應該繼續專注於文創課程的推廣,擴大市場份額;而另一些成員則覺得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文創產品的研發和銷售上,實現多元化發展。這種分歧導致團隊內部氣氛緊張,工作效率下降。負責團隊管理的小趙,神色焦急地向成奇勳和曹尚佑彙報:“成總,曹總,團隊裡大家都很累,而且對發展方向意見不一致,這樣下去可不行。”
成奇勳和曹尚佑立刻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