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新建的就業指導與幫扶中心前,看著殘障青年們在教室裡認真學習就業技能,心中滿是成就感。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這份喜悅,新的挑戰便接踵而至。
隨著平臺與眾多企業合作開展就業培訓專案,其中一家重要的合作企業卻突發經營不善的狀況。這家企業原本與平臺合作,為殘障青年提供專業的製造業技能培訓,並承諾在培訓結束後優先錄用這些學員。但近期,企業由於市場競爭激烈、資金鍊斷裂,面臨倒閉危機,不僅無法繼續開展培訓專案,連之前錄用的殘障青年員工也面臨失業風險。
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訊息後,心急如焚。他們立刻前往這家企業,與企業負責人會面。企業負責人滿臉愁容,無奈地說:“我們也不想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段時間一直在努力挽救,但實在回天乏術。那些殘障青年員工,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安置。” 成奇勳誠懇地說:“我們理解企業的難處,但這些殘障青年好不容易獲得工作機會,對他們來說,失去這份工作打擊太大。我們一起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之道。”
經過一番深入溝通,他們決定共同努力,幫助殘障青年員工平穩過渡。成奇勳和曹尚佑組織平臺的就業指導團隊,為這些殘障青年重新評估職業技能,根據他們在培訓期間掌握的技能和個人特點,制定新的就業推薦計劃。同時,積極與其他合作企業溝通,介紹這些殘障青年的優秀表現和技能水平,爭取新的就業機會。在與一家同行業企業的洽談中,曹尚佑詳細介紹了這些殘障青年員工的情況:“他們在之前的培訓中展現出了堅韌的毅力和出色的學習能力,雖然目前遇到了困難,但只要給予機會,一定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最終,在平臺的努力下,大部分殘障青年員工都找到了新的工作崗位,順利度過了這次危機。
解決了合作企業的問題,平臺又關注到殘障青年就業後的職場適應困難。一些殘障青年雖然成功入職,但在工作中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一位患有肢體殘疾的青年小趙在辦公室工作時,由於辦公環境的設計未充分考慮殘障人士需求,他在使用辦公裝置和行動時都極為不便;還有一些殘障青年因為溝通障礙,在與同事協作和理解工作任務上存在困難,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面臨被辭退的風險。
成奇勳和曹尚佑帶領團隊深入企業,與殘障青年員工和企業管理者進行溝通。在與小趙的交流中,成奇勳關切地詢問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小趙無奈地說:“這個辦公桌的高度對我來說不太合適,每次使用電腦都很費勁,而且辦公室的通道有點窄,我的輪椅通行不太方便。” 瞭解情況後,成奇勳和曹尚佑與企業管理者協商,共同對辦公環境進行改造。他們為小趙調整了辦公桌高度,拓寬了通道,並在必要位置設定了無障礙設施。
對於溝通協作問題,平臺組織了專門的職場溝通培訓課程,邀請溝通專家為殘障青年員工進行培訓。課程中,透過模擬工作場景,教授他們有效的溝通技巧和團隊協作方法。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了 “一對一” 幫扶機制,安排經驗豐富的同事幫助殘障青年員工更好地理解工作任務和融入團隊。經過一系列努力,殘障青年員工的職場適應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他們逐漸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和價值。
此外,平臺在國際專案推進中也受到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在與某國合作開展殘障兒童教育資源共享專案時,該國突然出臺新的貿易政策和文化交流限制措施,導致教育資源的運輸和專業人員的交流受到阻礙。原本計劃運往該國的先進教學裝置和教材,因繁瑣的海關手續和高額關稅,無法按時抵達;受邀前往該國進行教學指導和培訓的專家團隊,也因簽證問題無法成行。
成奇勳和曹尚佑意識到,必須積極應對這些政策變化帶來的挑戰。他們組織團隊深入研究該國的新政策法規,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與該國的合作方保持密切溝通,共同商討應對策略。在與該國合作方的視訊會議中,成奇勳表示:“我們理解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但這個專案對兩國殘障兒童的教育發展意義重大。我們希望能一起找到辦法,克服這些困難。”
經過多方努力,他們發現可以透過在該國設立本地採購和生產渠道,解決教育資源運輸問題。平臺與當地的企業合作,採購和生產符合專案要求的教學裝置和教材,既避免了高額關稅和海關手續,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對於專家團隊的交流問題,平臺積極與該國相關部門溝通,提供詳細的專案資料和專家資質證明,申請特殊的文化交流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