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點了點頭,說:“好。”
楊春風繼續說:“尤其是注意網路的影響。報紙、電臺、電視臺,我們省裡的都好說,但現在的問題是,網路太發達了,滑鼠一點,一條資訊就出去了。生活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才真正面對的是,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現在要想完全把老百姓的嘴巴封住,事實證明,是不行了!網際網路我們監控不了,老百姓可以在任何地方,把資訊發出去。沒辦法,我們只能是利用我們自己掌控的網路,多做正面報道,盡最大努力,把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吧!”
“第三:江城市要立即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對楊發魁撤職的決定,以穩定群眾情緒。新的局長人選,也要同時宣佈,你們看讓誰去合適啊?”
本來一個小局長,撐死了也就是個副廳級幹部,楊春風說讓誰去,誰就去了,他誰的意見也不徵求,也說得過去。他是省委書記,有這個權力。現在他突然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時間倉促,大家一時間面面相覷,不知道他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
王一鳴剛來,和公安系統的人,都沒有過多的交往,大多數是一面之緣,所以在這個問題,他沒有說話。
李耀卻不一樣,他是省城的市委書記,選了一個公安局長,不聽他的話,或者他不熟悉,今後開展工作,就不那麼順心了。公安局,是最關鍵的局,如今的社會不穩定啊,省城裡離了那三千多警察,一天也不行啊!肯定會亂了套!
李耀抬頭,看楊春風的眼光看著自己,似乎是給自己一個機會,這個時候不說,過後定了再說,一切就都晚了。這個時候,提什麼樣的人選,也是費盡思量的。楊發魁是副廳級,在市裡選,顯然是沒有合適的人選的。市委常委裡和在職的副市長裡,公安出身的,只有楊發魁一個人。
這個時候,提拔個副局長上來,怕楊春風一點印象也沒有,一提上來人選就被否決了。想來想去,李耀覺得,還是從公安廳裡的副廳長裡面,選出一個,兼任局長,比較合適。李耀覺得,自己和劉華副廳長的私交不錯。李耀做省委副書記的時候,在參加大型活動時,經常和劉華見面,劉華都會特意和他打招呼。以後熟了,逢年過節,還會登門拜訪拜訪。隔三差五,打個電話發個簡訊,問候問候,更是常事。人就這樣,一回生,二回熟,交往的多了,就有感情了,到了關鍵時候,這些在人情上的投資,就會派上用場。所以,李耀說:“楊書記,我提個人選,你看行不行?要不把省廳的劉華派給我吧,他也是多年的老公安了,辦事穩重,省城裡三千多警察,沒有一個好的當家人,也不行啊!”
對劉華,楊春風也有印象,他是主管安排保衛的副廳長,每有中央領導來西江視察,他都是衝在第一線,貼身保衛,個子不高,五十歲出頭,看著很是精明強幹。
楊春風出去視察的時候,他也時時跟隨,記得幾年前楊春風剛來的時候,到一個被泥石流沖毀的村莊視察,天還下著雨,楊春風穿著雨靴、雨衣,貼身警衛打著傘,腳下是深深的泥濘,一走一滑的。劉華作為公安廳的副廳長,就一直護衛在旁邊。所以,楊春風對他有很深的印象。
被領導記住了,有些事情,就好辦多了。
楊春風點點頭,在座的領導,幾乎都和劉華認識。做大領導的,一年下來,要出席無數的活動,這些大型活動,都會看到劉華的身影。
再說了,人家一把手都點頭了,你還能說什麼,就是有合適的人選,也不要說了,畢竟江城市,現在是人家李耀的地盤,不能什麼人都去插一槓子,那樣就破壞了規矩。
在官場上混,大家都是約定俗成的,各人有各人的地盤,就像動物界的老虎,大家一人生活在一個地方,互不干涉。除非是楊春風這樣的虎王,人家在一個省裡,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什麼你的我的,都是我的。我說讓誰幹什麼,誰就幹什麼。服從命令聽指揮,是我黨的規矩。
楊春風用徵求意見的語氣問:“劉華去,大家沒有意見吧!”
大家當然沒意見,就是有意見,也不敢說啊!
於是楊春風就說:“好,先這麼定了。你們分頭行動吧!”說完擺了擺手,說:“可以散會了。”大家紛紛站起來,合上筆記本,裝在各自的皮包裡,站起來,紛紛準備出門。
楊春風看了秦大龍一眼,說:“秦部長,你等一下。”
秦大龍只好留下來。
楊春風說:“事情緊急,其他常委沒到的,你負責通報一下,關鍵是向劉省長和老牛解釋一下。”
秦大龍一下子就明白了,劉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