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看,那不是李知士嗎?原來他回朝之後被封為了羽林軍飛騎使。
羽林軍也是皇城御林軍之一,相當於中央警備團的編制。而飛騎則是羽林軍中的精銳軍士,歷來鎮守皇宮北面最有名的一處地方:玄武門。歷史上大唐的飛騎也稱百騎,後來又陸續改稱為千騎、萬騎。是北衙(皇宮御林軍的總稱)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僅次於千牛衛的皇帝御前近衛。
武則天朗聲道:“李知士,予命你率一百飛騎戍守皇陵,在潞王左右護衛聽用。”說到這裡,武則天輕輕的頓了一頓,將聲調抬高了一些:“予賜你臨機專斷之權——誰要是敢在乾陵暗圖不軌驚擾先帝安寧或是針對潞王不利,你可以先斬後奏!”
“末將得令!”李知士大聲應過。
劉冕清楚的看到,武承嗣的臉皮連著抽搐了好幾下,彷彿被人打了好幾個耳光一樣。武則天的話太明白不過了,在劉冕理解來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這李賢從今天起就跟我了,我罩著他。你們誰敢動他一根汗毛,那就是找死。另外,李賢你自己也老實一點,不要妄動什麼非份之想的念頭。否則,我也饒你不得!
對於武則天的這一手安排,劉冕倒是一點沒覺得意外。很正常,預料之中的事情。
第二卷 烈火乾坤 第122章 好戲連臺
這一場大戲的曲目,按照劉冕預先的設想一一呈現開來。李賢要說的四件事情,別人不知道,他劉冕還不清楚嗎?盡孝守陵,不過是個開胃菜般的脫口秀。好戲,馬上開始。
劉冕甚至輕輕的舔了一下嘴唇,饒有興味的看著他一手包裝打造的大明星李賢,期待著他的精湛表演。與此同時,他也在揣摸著另一個大導演武則天的心情:想必她也和我一樣,多少有點期待和激動吧?
“李賢,四件事情你還只說了一件,餘下的不妨一一道來。”武則天就像一個主持人在報幕,又挑起了楔機。
“微臣遵旨。”李賢低眉順目不動聲色,暗吸一口氣拱起手來正色道,“微臣所求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請準太后,賜皇兒改姓——武!”
“咦!——啊!!”這一下,滿朝的人都驚呼起來。李旦坐在龍椅上渾身一彈,如同見鬼一樣的瞪著李賢,只差叫出聲來:你瘋了!
劉冕清楚的看到,文武百官每個人都換了一副表情。似驚訝、似疑惑、似恐慌、似忿然,不一而足。離得最近的武承嗣,臉皮就像被人用雙手拉扯著變幻了一個模樣,臉上佈滿了不可思議與嫉妒、憤恨。
終於也有幾個大臣坐不住了,出列來有些激動的大聲道:“潞王殿下,你身為大唐皇子,尊貴的李姓乃是祖宗所賜!你何故做出如此下策?你此舉無異於背宗忘祖啊!”
劉冕看到,李賢的眼角也輕輕的抽動了一下。那幾個大臣的話就如同尖錐一樣,狠狠的刺在了他的心頭、直中軟肋。
也難怪。曾經的監國太子、最受推崇最有賢名的皇子,如今居然不做李家地人了——這種驚世駭世的舉動,不讓人震驚萬分才怪!
武則天還沒有發話,靜觀其變。
李賢暗吸一口氣,凝神對那幾位老臣瞪了回去:“諸位此言差矣!李姓的確是祖宗所賜。然武姓則是本王的母親姓氏,同樣尊貴榮耀。忠於太后,即是忠於大唐,又談何數典忘祖?本王之所以肯求太后改賜姓武,用意不過如此,請諸位不必驚疑!”李賢將不必驚疑四字說得重了一些。言下之意是在警醒他們:不可造次!這種時候你們還敢跳出來反對,不是找死麼?!
果然,那幾個大臣瞬時會過神來,又見珠簾後的武則天一直沒有吭聲表態,知道此事兇險。雖然大不情願,他們幾個也只得滿含悲憤的退回了班列之中,各自垂頭嘆息去了。
李賢暗自長吁了一口氣,再度鄭重拜倒下來:“太后。皇兒這是在誠心拜請母親賜姓,別無他意,請太后恩准!”
劉冕也替李賢鬆了一口氣,這一段他表現得很不錯。尤其是那一句忠於太后,即是忠於大唐地臺詞是彪得恰到好處,足以堵住所有人的嘴了。誰還再敢跳出來反對,那就是公然否定太后與大唐的相同立場。那無異和徐敬業一樣——是在罵武氏意圖謀逆篡位了!
沒有人再敢站出來反對了。大家都是聰明人。再忠心於李唐的大臣們,此刻也只能按捺下來,否則不僅會丟了自己性命,還會害得李賢騎虎難下。他們都知道,李賢比他們揹負了更多的屈辱、做出了更大的犧牲和妥協。但他們同樣會在心中認為,李賢這不過是權宜棲身求存之計……自我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罷,這樣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