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碰碰運氣。
網店的的供貨經常斷鏈,蘇鈞沒辦法,有好幾次都在鎮子上市場上高價收購土特產,算不得賠本賺吆喝,但是利潤幾乎是沒有,同等於白忙活。這也是沒有辦法沒辦法的事情,總不能開店時間不長,今天這個缺貨明天那個缺貨。
別人第一次來你的店子裡沒買到想要的東西,第二次也許久會直接繞過,網店傳播是靠口碑,蘇鈞只能在找到穩定的貨源之前走一步算一步。
蘇鈞那天和顧客說去試著找找。下了線,他就去集市轉轉,看看能不能找到。
蘇鈞去的集市也是石溪鎮唯一的集市。他在集市上找了一大圈兒,最後發現只有一個叫劉大海的人店裡有竹蓀賣。
蘇鈞買竹蓀的同時也發現劉大海開在集市上專門賣土特產的店子裡,幾乎是他需要的應有盡有,而且質量也還算不錯。蘇鈞那天在那裡拿了竹蓀之外,還拿了不少其他的貨,又和劉大海東拉西扯的聊了會兒。
蘇鈞當下心裡就有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讓他欣喜不已。
以前蘇鈞每次拿現金去和山上的農戶收購土特產是沒問題,但是當蘇鈞提起讓農夫擴大種植規模的時候,別人都一笑了之,不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蘇鈞去說了好幾次都沒什麼成效,山上每家農戶的答覆也一樣,完全對於他的提議不作考慮。
農戶們都覺得蘇鈞的提議不靠譜,講天書一樣,沒人打算與他長期合作。蘇鈞上山採購來一次,農戶就賣一次,對於籤合同訂貨,他們半點不鬆口。
蘇鈞嘆了一口氣,能怎麼辦,只好慢慢磨唄。
其實也好理解,山戶們看蘇鈞那麼年輕,哪裡像是會做生意的人,而且又是一個生臉,大夥兒都怕被忽悠了。
如果擴大規模種了的東西,到時候蘇鈞跑了,或者是不要了怎麼辦。種植要投入一定成本,賣不出去不只得虧本。往這麼想,山民自然不會輕易的相信他蘇鈞,更不會輕易冒險。
蘇鈞也知道癥結所在,但是一時半會兒還真沒事辦法。但若是換個方式,不,換個人,如果換成了劉大海去和山民說,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靠著十幾年開店的信譽,劉大海可以很容易地說服農戶擴大種養規模,保證貨源的持續供應。他想,如果自己能與劉大海建立合作關係,貨源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蘇鈞想到這一點非常興奮。
石溪這邊的土特產貨分佈零散,十幾個鄉鎮村都有,如果能把貨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統化,規模化的一條龍,就勢必會事半功倍,也節省了許多的時間和勞力。
而在整合貨源的過程裡面,這個所謂中間人一定是要足夠強大,會讓人信服,既要有實力又要有人脈。要和農戶很熟,能夠抓住農戶的心理,讓農戶信服。還要有經常在接觸的貨源中,對貨無協調的一個能力。
這樣的人必須要有幾十年收山貨經驗,這樣才會有人脈的積累,有威望。這一點蘇鈞辦不到,但是他知道劉大海卻是石溪鎮的不二人選。
有了上次和村民交涉失敗的經驗,蘇鈞這次倒是沒有直接的提出劉大海合作,上趕不上買賣,過猶不及,他只是儘量的去在劉大海那兒拿貨,去的時候遞根菸,兩個人聊聊天,什麼都聊點兒,然後把蘇鈞自己在網上開店的事情一點一點的說給劉大海聽。
這麼一磨,就磨了一個月。
劉大海小學都沒讀畢業,大字不認識兩個,本本分分的做了幾十年的生意,也從來沒有把生意做大的想法,是那種老實守舊不願意冒險的人,蘇鈞每次和他說網店的時候,他都是一臉的茫然,也完全提不起興趣。
甚至,他覺得蘇鈞就是年輕人圖個新鮮的心理,喜歡出頭,說不定過兩天自己就膩味了,這樣的人,劉大海見得太多了。
蘇鈞不厭其煩的解釋自己怎麼透過網路來賣貨的,告訴劉大海可能最開始訂單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說慢慢做好了的話,可能效果是想象不到的,畢竟市場是面對著全國。
其實蘇鈞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也不怎麼的有底,但是凡事總得試一試,他骨子裡有種倔強,從不輕易的認輸。
他這一輩子唯一在一件事情上認輸,就是那個人,卻也不後悔。
蘇鈞卯足了幹勁兒,一定要把這山貨生意做起來。
蘇鈞看著店面里正在整理東西的劉大海,笑著走了進去,“劉叔,我來了。”
☆、第六章
每天劉大海的店子開門不到一個小時,蘇鈞就會到他的門面上來選貨,經常光是選貨就選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