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初次在傳統媒體上比較有影響的登臺亮相。
發展到1998年,電子公告欄上出現了蔡智恆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文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網路小說《活得像個人樣》。這篇網路小說在電子公告欄上多次輾轉張貼,據說原作者為邢育森。1999年開始,更多的文學網站如榕樹下收費文學網站如博庫等大量成立。
新世紀的到來,網際網路的興起與普及,祖國遍地的網咖猶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在大街小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閱讀和寫作。文學網站在經歷了發展,整合,兼併,以及其他困難和波折之後,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網路技術基礎上走向成熟,隨著起點中文網等網路文學入口網站的興起,《小兵傳奇》(作者:玄雨)《大唐雙龍傳》(作者:黃易)等玄幻武俠作品的傳播,網路文學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三)網路文學的創作現狀
隨著網際網路文化的進一步發展,空間的進一步擴大“網路文學不管對它已有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評價如何,它都已經不是一個幽靈,而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又蘊藏著缺陷和矛盾的現實”。2網路文學,已經作為一個獨特的文學現象登上舞臺了。
相比傳統的文學創作模式,網路文學的創作顯得無序化,總體上還是處於自然生存狀態。網路文學創作最初的動力來自於創作者的熱情,然而這種熱情並不足以推動創作向更高層次發展。所以很多網路文學網站正逐漸脫離傳統愛好者論壇式的角色,開始了市場化的運作。商業化的滲透與操作使的網路文學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背離原先的軌道,背離那種為抒發感情而自由寫作的初衷。網路文學漸漸退化到“快餐文學”“眼球文學”
2000年以後,個人部落格個人日誌個人圈子等一系列網路集合名詞的出現,讓網路文學的個人情感自由化創作又恢復到了文學的自然化創作階段。相繼出現了2000年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傳》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和林長治的《沙僧日記》等優秀作品。相信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成熟,作家階層的不斷成長,網路文學會向著更規範,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四)網路文學作家現狀
網路文學的作家由最初的留學生個體漸漸的轉變為國內的學生以及可以接觸電腦的個人,大部分集中在學生與上班族之間,年齡多在40以下。像當初的網路作家的“三座馬車”(刑育森寧財神李尋歡)。網路知識的普及絡技術的傳播個人部落格的成熟和不斷壯大更是使得很多人都能夠簡單的完成網路文學的創作,成為一個依靠“鍵盤”和“指頭”的網路作家。隨著電腦的普及,網路上掀起了一場全民的寫作運動,如今的80後90後已經成為創作的主體。網路文學的寫作日漸低齡化。
01。沒有開始的結束
零九年七月三十日,市,淅淅瀝瀝的小雨淋溼了孤單的城市。李峰瞅著自己已經溼透的車墊發呆,沒想到雨才下了一會兒的功夫,車墊就已經溼成這個樣子了。猶豫再三,算了,權當上回噴水馬桶了,忍著冰涼的快感,李峰上了自己這臺拉轟的賓士猛蹬520,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奔向自己的“基地”。
一路全力狂飆,哪知速度卻一直上不來,本以為是離合器髒了,細一瞧,竟然是腳蹬子掉了。靠!李峰是個樂觀的小夥,索性騎的再快前面也是有雨,那就不如放慢腳速,慢慢觀賞這雨中的都市吧。如果今天不是幫小麗列印材料,也不會出來的這麼晚,自然就不會如此的狼狽的冒雨回家。
可是誰讓自己對人家有意思呢,為愛付出的都是值得的。想到這裡,李峰彷彿再次是受到了小麗臨走前微微一笑的鼓勵,大幅提升了腳踏車的速度,還別說,“自駕車”就是這點好,想快就快,說慢就慢,自由出行。
正如每個普通人一樣,李峰是這個城市大廈裡可有可無的一塊磚頭。四年本科畢業,混到了一份能略有盈餘的工作。和朋友租著二室一廳(雖然是簡裝版的);銀行卡里永遠都有餘額(常被室友借走);家產也只有手提本子手機,哦,再加上胯下的這匹自行“駒”(合計能有7000元),剩下的好像就都是身外之物了。
幸好一直都信哥,時常自我安慰與自我解脫,生活還算過得去。最近一直夢想能追求到小麗做女朋友,但時常開不了口,出不了手。本打算這週末約她去上街看場電影,怎知下午超子又求自己幫他值班,關鍵時刻,老好人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