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9部分

州有西梁河,大家彼此彼此。

於是幽州路第二個書院出現,第一個書院是在幽州,在遼國南京城國子監基礎上改造的,趙恆車駕在幽州里擴建,並且趙恆親自題字,瀋陽乃是第二個書院。

未來還有,上陽府,呂陽府,與中平府、長春府將會陸續建設四個書院,教導各族子弟讀書識字,包括各個羈縻部族也可以派子弟前來讀書,甚至教導經義禮儀儒學的,還可以推舉其中優秀子弟來京城參加科舉。

宋九主辦了揭幕禮,又去了瀋州郊外,哪裡有一樣好東西快成熟了。

不過因為它又招來一個好鄰居……(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八章 黑土地

原來遼國要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耕種文明,一個是遊牧文明,如果說將兩個文明融合在一起,遼國做得算是比較不錯了。

而且宋九認真地分析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遼國的模糊化治理。

他們潛意識地誘導百姓定居耕種,但從來不強迫,這才是遼國兩種文明成功的內在原因。

因此自幽雲開始,一直到中京上京遼東一帶,多是耕種文明,但不完全是耕種文明,幽州幾乎是徹底的耕種文明,到了山後漸漸開始出現一些半耕半牧現象。

越往北方去半牧比例越重,不過遼國擊敗了渤海國後,有意將渤海百姓遷徙,造成了文明斷檔。這就象史上的宋金對峙,江淮因戰亂,重新回到了刀耕火種的落後耕種方式。

因此原先生女真各部文明越來越落後與封閉,於是耕作方式反而隨著時間推移也變得落後,在耕種不能保持溫飽的情況下,又因為地形天氣等原因,不能大規模的遊牧,於是女真各部也學習更北方的室韋人,半耕半牧半漁。

而且作物也有些不同。

如今還是暖冬,總之天氣比較暖和,因此幽州南部甚至還可以種植水稻,只是產量有些低。

到了北方則完全是麥、粟與豆。

甚至到了女真人哪裡,麥佔的比例都不大了,以豆粟為主。

直到宋九去了遼東,有意讓烏玄明引進遼國的一些優良春麥種子過來,漸漸種麥的百姓才多了。

但這還不行。

為什麼宋朝麥價與米價相差了三倍多?難道麵食如此難吃?

還真難吃。

原因就是脫殼技術。麥因脫殼技術不行,裡面有許多麥麩。所以在宋朝米比麥貴得多。麥如此,就不要說高梁小米了。

至於豆類倒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在中國當食物的歷史更古老,幾乎與高梁一樣的古老,至於麥與稻米都是後來才出現的。不過天天吃黃豆,也不用天天吃黃豆了,就是天天吃紅薯,也會讓人吃反胃的。

然而宋九自有底氣。

那就是稻。

要感謝架空小說,讓他無意中看到東北水稻的歷史,那就是從倭國那麼引進過來的耐寒稻種,這才揭開了東北農業的新天地。

以前去了遼東。回到宋朝後,宋九看也看到了,聽也聽到了,便在心中構想東北的種種治理情況。

當然,在那種情況下只是想一想,不能說出來,否則會讓人感到很可笑的。

比如民族問題,宋九提出的便是相互通親,融合。平等,尊重。

漢人也不高高在上,然而也不準番人凌駕於漢人之上,特別有懲於史上同治回亂。宋九又提出了對待宗教以及民族信仰與風俗習慣,可以去影響,但不可以去侮辱。實際往後去,漢人情況很慘的。一次又一次被異族屠殺……然而顧全大局,不能將另一個時空漢人的歷史代入到這時候來。只是宋九在中書裡提議。甚至讓趙恆公開頒發露草,向天下申明,不管什麼宗教,朝廷都可以尊重之,但有幾條,一不得謀反,二不得魚肉百姓,三不得拜祭邪神邪鬼,特別一些蠻族與番族殺人祭鬼神,四就是不能傳揚帶攻擊性的教義,特別是什麼“聖戰”之類的,不管什麼宗教,皆不得在宋朝出現。

然後又露草,若是不違反這四條前提,不觸犯大宋律法情況下,因岐視對方而產生糾紛,無論什麼種族,一律追究岐視者的責任。

正是因為這道詔書,西北在迅速融合中,幾乎可以與南北朝的北周速度相比。

只是秦州番人因為朝廷力量還沒有達到西側與河州哪裡,依然貴種(指看重個人的出身,以及他的種族,在宋朝有兩個種族因仰慕漢人而出現借種現象,一是倭人,二就是秦州番,主要原因在史上秦州蕃人與宋朝沒有太大的矛盾,而且他們血脈中帶的漢人比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