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覺得漢王身經百戰,不會讓我軍順利進入德州,極有可能趁我軍長途跋涉,立足未穩之際在景州伏擊我軍的先鋒部隊,給我軍一個下馬威,不可不防。”
李雲天見宣德帝詢問他的意見,沉吟了一下後伸手指著地圖上景州的地界說道。
“兩位國公意下如何?”宣德帝聞言不由得微微頷首,覺得有幾分道理,隨後看向了一旁的張輔和張昊。
“陛下,李御史言之有理,漢王並不是那種坐以待斃之人,依他的性格很有可能會偷襲我軍。”張輔率先開口,衝著宣德帝一躬身,沉聲說道,“臣覺得應該諭令陽武侯和清平伯,讓他二人小心行事,提防漢王的伏兵。”
“臣也是此意。”張昊隨即也向宣德帝說道,李雲天的擔憂不無道理,漢王的軍事才華無可厚非,十有**會出奇兵來牽制明軍。
“李御史,你可有禦敵之策?”宣德帝見張輔和張昊都同意李雲天先前的判斷,於是饒有興致地望著他,想知道李雲天是否有解決目前困局的好辦法。
“陛下,我軍兵多將廣,漢王雖然狂傲但頗具軍事才華,不會貿然正面與我軍硬拼。”
李雲天仔細想了想,然後衝著宣德帝躬身說道,“依臣看來,漢王可能效仿當年的太宗皇帝,趁京城空虛之際偷襲京城,然後再集中力量攻擊我軍。”
“他難道不怕孤軍深入,被我軍斷了後路?”宣德帝聞言頓時吃了一驚,臉上流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張輔和張昊的眉頭則微微皺了起來,神色變得有些嚴肅,雙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陛下,如今北直隸的兵力聚集在了居庸關、宣府鎮、真定城和大名城,只要漢王繞過平叛大軍,那麼在北直隸地界將一馬平川,無人能阻其鋒芒。”
李雲天神情嚴肅地望著宣德帝,沉聲解釋道,“故而,臣覺得一定要將漢王困在山東,使其無法脫身進北直隸一步!”
雖然他的言論有些匪夷所思,但卻不是空穴來風,早在永樂帝駕崩之際李雲天就已經開始研究漢王在靖難時所經歷的大小陣戰,他發現漢王不僅能征善戰而且極富冒險精神,常常採用出其不意的戰法襲擊敵軍。
此次前來山東平叛的部隊是京畿都督府的精銳,再加上張輔和張昊等名將壓陣,漢王要想將其擊敗殊為不易,因此不如出奇制勝,趁著京師兵力薄弱之際突襲京城。
況且,京城不少勳貴都與漢王有舊,倘若有人與漢王裡應外合的話,防守原本就空虛的京城旦夕之間就可被漢王攻破。。。
第333章 平叛方針
宣德帝萬萬沒有想到漢王可能會打京城的主意,聽了李雲天這麼一說才意識到形勢的嚴峻,眉頭緊緊皺在了一起,要是漢王真的鋌而走險偷襲京城,京城可就危矣,而平叛大軍也會隨之陷入險境。。
當年靖難時,永樂帝率兵南下,繞過了駐守在濟南府的南軍後,從山東一路打到了南直隸,期間經過的時間長達半年。
就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南京城的防務並沒有得到加強,進京勤王的部隊寥寥無幾,絕大多數的人都在觀望,等待永樂帝和建文帝一決勝負。
畢竟這是大明皇族的內鬥,無論誰勝誰負江山還是朱家的,那些地方官員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況且,誰也不想在永樂帝和建文帝勝負未分時站錯了隊,那樣的話將遭受滅頂之災,還是按兵不動最為穩妥。
話又說回來了,雖然南京城兵力薄弱,但城高牆厚,擁有大明最為堅固的城牆,要是守軍固守待援,永樂帝要想攻下南京城絕非易事,等到追擊的南軍到達,永樂帝唯有撤退的份兒。
可誰能想到,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竟然會開城投降,使得燕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了固若金湯的南京城,永樂帝也因此奪取了天下。
如今,宣德帝和漢王之間的情形與當年的靖難何其相似,除了忠於雙方的軍隊外,兩人在分出勝負前很難獲得各地方都司兵力的支援,那些外地的文武官員絕大對數都會處於觀望中,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也就是說,宣德帝和漢王的這場戰爭,參與進來的軍隊除了南直隸的京畿都督府和山東都司,也就只有周邊的大寧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和河南都司會捲入其中,其餘都司不是鞭長莫及就是心有顧慮。'330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 330 執宰大明333
如今,忠於宣德帝的明軍和忠於漢王的叛軍在居庸關、宣府鎮、大名城和真定城等處對峙,那麼世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