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開會,選舉孫逸仙為新的軍政府的大元帥。
隨著段政府宣戰,日本對他的援助大量增加;在 1917 年和 1918 年兩年
間,向段政權提供了約 14500 萬日元,相當於約 7250 萬美元的共八筆西原借
款(其中只有 500 萬日元得到償還)。這些借款受到以國民黨為首的反段分
子的猛烈攻擊,因為這使國內的不和升級,而且支援了反動政權。於是這項
借款成了中國民族主義運動成長的催化劑。①
段與寺內政府之間的勾結並未就此結束。當 1917 年 11 月布林什維克革
命爆發,新的蘇維埃政府透過《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條約》中止了與德國和
奧匈帝國的衝突時,日本懷疑蘇維埃與德國結盟。出於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
擔心,它尋求阻擋西伯利亞的布林什維克主義浪潮,併為此建議與段政權結
成軍事同盟。1918 年 3 月 25 日,日本外相本野和中國駐日公使章宗祥,在
東京同意合作以對抗俄國境內敵對勢力的增長。5 月 16 日,兩國簽訂了一項
秘密的軍事互助協定,接著又分別簽訂了一系列詳細敘述陸軍和海軍合作的
協定。這些協定的條款中日雙方都秘而不宣,兩國只宣告談判在進行中。這
種神秘狀態加深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擔心,他們擔心中國軍隊基本上正被置於
日軍控制之下,也擔心這些協定只是日本滲透的另一種表現。全中國爆發了
反對協定的示威,而大量中國留日學生在抗議聲中回國。①
日本政府積極維護段祺瑞的立場,事實上從財政和軍事兩方面加強了段
政權,並對華南以國民黨為中心的反段力量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 1919 年 2
月 20 日在上海召開的南北和會,一開始就面臨難以逾越的障礙,歸於失敗。
無論如何,日本和段政權之間簽訂的軍事協定,隨 20 年代中期段政權的倒臺
而失去所有影響。1921 年 1 月 28 日,中國通知日本全部廢除這些協定。
與上海的南北和會幾乎同時召開的是巴黎的凡爾賽和會。當和會拒絕中
國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利的要求時,中國代表團退席,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爆發了遊行示威。外交事務對國內政治的衝擊再清楚不過地得到了證明。②
① 見鈴木武雄編:《西原借款資料研究》。
① 臼井勝美:《日本與中國:大正時代》,第 127 頁以下。
② 見本書上卷,第 8 章(史華慈著)。
華盛頓會議與中國
英國、法國和荷蘭儘管被戰爭所耗竭,但仍想維護在太平洋和遠東的利
益。但這樣做需要美、日兩國的合作,這兩個國家不只沒有受到歐戰損害,
而且也從那裡獲得了經濟利益。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正警惕日本近期
的擴張,英國也感到有必要獲得美國的好感以遏制日本。然而,英國同時需
要她的同盟者日本的友誼,來保護自己在中國的利益。為此種種,英國人希
望召開一次廣泛的會議,一攬子調整與自治領、美國和日本的關係。①
自從日俄戰爭以來,美國與日本經常因中國而發生爭執。然而,雖然兩
國政府作了最大努力,移民問題仍使緊張加劇。當戰爭削弱了歐洲經濟時,
這兩個經濟繁榮的國家在太平洋上進行激烈的海軍競賽。日本雖然缺乏美國
那樣的自然資源、資本積累和生產能力,但仍實施軍備擴張計劃以對抗美國
的海軍建設,把沉重的負擔強加給它的人民。1920 年,軍費佔日本政府全部
經費的 48%,1921 年佔 49%。為了減輕這種負擔,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係是
絕對必要的。
美國也覺得海軍競賽是個經濟負擔。它更進一步看到需要以某種方式回
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中國的突然推進。1917 年 11 月 2 日,國務卿
羅伯特?藍辛企圖於《藍辛-石井協定》的換文裡,以同意承認日本某些特殊
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