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著對古中華的認識。
恐龍滅絕以後,地表平靜了幾千萬年。這幾千萬年的時間裡,出現了週期性的冷暖的波動,叫做冰期和暖期。冰期是正常的氣候。在冰期的氣候條件下,哺乳類,包括靈長類和人類動物集中在西藏土地上,不曾受到冰期氣候的威脅。
古西藏的土地是海邊的一片低地,古新疆的緯度也向南得多。距今二千萬年以後,印度半島開始從水下與西藏土地接觸,出現了一片平靜的海灣。西藏土地氣候溫熱,溼潤。是古哺乳動物的繁榮地區,從崑崙山下,直到西藏土地,除了小猴子似的人類動物而外,看不到另外的哺乳動物。鳥很多,鋪天蓋地,簡直是鳥的世界。地面上,爬行動物很多:四隻粗短的腳,復著鱗甲的面板,拖了一條長尾巴,很有點恐龍的模樣。偶爾的在叢林間能夠看到蛇。鳥是動物界的霸王,兇鳥飛來,不但爬行動物遭到攻擊,就是小猴子也四散逃避。人類動物便生存在這裡。
在今天,從萬年前到億年前的化石出土了,唯獨人類動物的化石沒有發現,這就可能想到,化石是在西藏地區。西藏高原的形成伴隨了地熱的噴發。在印度板塊的擠撞下,西藏的地殼褶皺,破碎,地熱噴湧。在今天,西藏不但是最高的陸地,而且是地熱資源的豐富地區之一。在這樣的地貌變遷中,化石較難儲存,今天的西藏形成了凍土層,千萬年的骨化石便沉睡在凍土層下。
因為以上的種種考慮,西藏是古人類的起源地區。因為西藏的特殊的地理形成了人類起源之謎。
小猴子
小猴子
上一節討論了人類起源的地區,人類起源於西藏土地。這一節探索起源人類的動物。在今天,對於起源人類的動物還不能確認。這並不妨礙我們的探索。為了行文的方便,對起源人類的動物起個名字,叫作小猴子。
陸地動物起源於海洋。在過去的6億年裡,海洋生命曾經幾次的爬上陸地。有人說,陸地上有什麼海洋裡就有什麼。這話很有見地。確實,在常識裡,海洋就是海洋,陸地就是陸地。哲學的認識不是這樣。進化中的生命從海洋到陸地,從陸地到海洋。這就象我們從家裡到街上,從街上回到家裡一樣的隨便。隨著生命進化的過程,在陸地上留下了一批又一批的海洋客人。
最早爬上陸地的是一些小蟲子。這些小蟲子沒有留下化石痕跡。在今天是從陸地的蠕蟲辨認出來這些小蟲子的後代。今天的蠕蟲仍然在潮溼的環境生存。蠕蟲的大名叫作蠕形動物。在蠕形動物時代,陸地上到處都是這些小蟲子。在漫長的時間裡,一些蠕蟲長出了外骨骼,適應乾燥的環境。一些蠕蟲長出了翅膀,能夠飛向天空。從蠕蟲到節肢動物到昆蟲動物,那是一個無內骨骼動物的時代。
距今4億年,一種長著內骨骼的動物爬上陸地。這種動物叫作總鰭魚。從總鰭魚時代開始,內骨骼的動物在陸地上生存下來。初期的內骨骼動物叫作兩棲類。兩棲類還離不開水環境。真正的陸地動物從爬行類開始。
距今2億年,進入爬行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以恐龍滅絕為標誌結束於距今6千萬年。
距今億年,爬行動物中進化出來兩足類動物。這一類動物的前肢分化為上肢。鳥類成功的實現了對翅膀的進化。人類動物是兩足動物的一個分支種群。
距今6千萬年,人類動物出現。不晚於距今5千萬年,從人類動物中分化出小猴子和靈長類兩個大類。靈長類向攀爬的方向,樹棲。小猴子向地面生存的方向,撿拾。我們人類最終從小猴子這個群類中進化出來。
進化,是說生命因為適應生存環境發生的變化。生命的變化具有方向性。小猴子向著地面棲息的方向進化,靈長類向著樹棲的方向進化。人類有不同於靈長類的進化規律,起源人類的動物不同於靈長類。靈長類是人類動物的一個分支。這個認識很重要,有助於對人類進化的認識。除了在體形方面靈長類與小猴子相似而外,用靈長類的特徵來解釋(尋找)人類的起源很困難,無法將起源人類的動物歸為靈長類。我們從進化方向的角度考察靈長類,就發現靈長類沒有向著人類的方向進化。就是說,在靈長類中沒有哪一個種類顯示出向人類的方向進化。從一種動物進化到另一種動物存在著連續性,在古人類與靈長類之間找不到連續性,直到今天還不能從某一支靈長類的某一個特徵上發現可能進化出人的特徵來。人類動物與靈長類可能有共同的起源,卻找不到兩者間存在進化關係。
在今天,與人類相似的靈長類是“猿”: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猿類在距今百萬年以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