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起身向趙武解釋:“我剛才通知了智家,他們派人來接你了,來,我送你一百武士,我們動身吧。”
魏相直起身來:“我家今天來了一千武士,給你了,你全帶走——來,虎,見過你的新家主。”
緊接著,魏相又向趙武介紹:“我魏家武士以虎、豹、熊、羆為主,這位虎是林胡人,能空手搏虎,故此得名‘虎’,他的勇猛是魏家武士之首,從今日起他歸你了。”
範匄站起身來,解釋:“我需要回去準備一下,這次我只能支援你一百武士,但這一百武士不是送給你的,回頭你還要還給我。”
韓起站起身,招呼:“小武,我們相伴而行,我先送你回家。”
孫林父看了這浩大的場面,目光閃動,馬上大聲宣佈:“一千織工、五百縫工,我三日後送到智家府上,請武子笑納。”
韓起用身體遮住趙武,一臉體貼地阻止了趙武的辭謝:“走,武子……執政,告辭了!”
轉過身來,韓起拍拍趙武的肩膀,低聲說:“小武,你今天可算滿載而歸……你有個好家臣,程嬰去後齊策接班,趙氏昌盛在即。”
韓起的話並沒有得到響應,趙武的臉色很難看,他陰著臉起身跟隨在喊起身後。不過他還記得應有的禮節,中規中矩的與孫林父、魏相等人告辭。
這一行人的規模實在浩大,魏家送了整整一千武士,趙武自己帶來了兩百人,加上范家贈送的一千人,韓起自己的五百人,整個隊伍顯得浩浩蕩蕩,他們一路走來,街上的人都側目而視。韓起神色緊張,趙武臉色陰沉,默默的坐在戰車上。
一路上,齊策看著虎指揮魏家武士,頻頻搖頭,武士“虎”似乎不擅中言語,他粗壯的身軀肌肉賁起,憨頭憨腦的,似乎純粹是個衝鋒陷陣的猛將,指揮隊伍對他是件難事。雖然魏家武士畏懼他的勇猛,對他的指揮還算聽從,但“虎”似乎對自己的工作毫無頭緒,指揮起來錯誤頻頻。
智府門口,六十餘歲的中行庚(荀庚)手持一柄長戈,渾身都在哆嗦,神情顯得很憤怒。中行庚兒子荀偃(中行偃)與趙武岳父荀罌(智罌)年歲相當,都四十餘歲,他們站的位置稍稍落後於中行庚。荀罌臉色平靜,似乎不停的勸著中行庚。在他們身後,荀家——此人的名字叫做“家”,乃荀氏留守人,約六十餘歲——正在給荀罌之子智朔、荀偃之子荀吳(中行吳)交代著什麼,智朔、荀吳(中行吳)頻頻點頭,這兩人與趙武年歲相當,見到長長的隊伍走到,他們微笑著衝趙武招手。
趙武看到中行庚(荀庚),連忙跳下車招呼:“中行伯,你也來了,小子怎敢勞您迎候。”
“伯”的意思是“老大”,是一種尊稱。
中行庚持戈遁地,大呼:“三郤竟敢如此囂張,當我們荀氏好欺負嗎?”
韓起趕忙打招呼:“中行伯,小武交給你們了……”
不等這三家人招呼,他呼哨一聲,連滾帶爬的逃離了智府。等韓起走後,齊策趕緊上前,先自我介紹一番,而後解釋:“不關三郤的事,今日主上是被那三家做了幌子,以便掩飾真正意圖。”
中行庚用戈敲打著地面,怒氣未消的回答:“我料三郤不敢來惹我,小武放心,回頭我去警告一下三郤。”
荀罌(智罌)淡淡的笑著,招呼:“小武,有話進去說,大哥,我們進去談。”
中行伯用戈當柺杖,大步走回院子,一番繁瑣的春秋禮節過後,眾人各自落座,荀罌抬手招呼:“怎麼回事,韓起雖然浮浪,但也算精細,韓家對趙家愛護備至,他怎敢用小武做掩護?”
齊策連忙上前解釋,荀罌聽過解釋後,兩眼盯著師修,確認:“你給韓家送的禮物是弓,給魏家送了劍,給范家送了陶?這都是誰的計策?”
師修得意的回答:“自然是程嬰!”
荀罌興奮的一拍桌案:“當初韓厥讓我嫁女,我還擔心嬌嬌過去生活不豐饒,這下我放心了。”
轉過臉來,荀罌招呼中行庚、荀家:“你們兩位的陪嫁是否需要更換?”
ps:求票,求收藏。眼看書越來越肥,諸位,該出手了!
第十二章 嚇死人不償命(上)
春秋禮制,貴族嫁女的時候,同姓貴族要把自己的女兒作為陪嫁,送入男家門中,這叫“贈嫁”。所以在春秋時代,貴族一旦娶妻,他娶的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團隊。
這種禮節有一定存在的理由,因為春秋時“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在秦始皇統一文字前,甚至連列國的文字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