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這邊坐了坐。”
因是女人的事,徐令宜不便過問,坐到了西次間臨窗的大炕上。道:“東大街和西大街很多鋪子都關了
門,子純那裡只怕也會受些影響。”
“大嫂也是這麼說的。”十一娘服侍徐令宜坐到了西次間臨窗的大炕上,接過丫鬟道的熱茶端給他。“
說是每天只有十幾文的生意。”又道,“當初五姐一提,我就覺得這主意好。如今是遇到了年成不景氣,又
不是走錯了路子,不過多守些日子罷了。”
徐令宜聽著,茶酒端在了手裡,笑道:“瞧你這樣子說來,生意好壞不打緊,主要是路子有沒有走對才
是要緊的?”
“那是自然。”十一娘笑道,“路子走對了,生意不好,不過是要看看自己哪裡做錯了,及時改正就是
。可這要是路子都走錯了,只會越走越遠,越走越黑。。。。白白浪費精力。”
實際上十一娘說的是個立項的問題。立項對了,符合社會的發展,就會有大潛力,縱然一時得不到發展
,守住最艱難的那幾年,也就撥開烏雲見天日。可要是立項錯了,本就是社會上面臨著淘汰的生意,你守的
時間越久,虧的越多,還沒有什麼機會翻身。。。。。。就拿五娘開得這乾果鋪子來說,是燕京人家日常生
活中的一部分。反之,如果五娘要是做花生意,她就會反對。因為現在燕京城郊的花農蓋了暖房,專供富豪
之家一年四季的鮮花,把最賺錢的市場佔了。五娘如果想搶這些人家的生意,那是肯定困難重重的。
兩人畢竟要在一起生活一輩子,十一娘想和徐令宜好好溝通,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會一骨碌地將自己的想
法全攤在他的面前,被當成了怪物,只能和風細雨般的一點一點的浸入。
所以當十一娘見徐令宜聽了自己的話後露出沉思的表情時,立刻笑著轉移了話題:“外面的情況怎樣?
”
第123章 施粥(上)
“挺好!”聽見十一娘問起自己熟悉的事情,徐令宜回過神來,眼底有滿意之色,“各家的粥棚都搭了起
來,明天一大早就開始施粥了。我看了各家準備的糧食,支援一個月不是難事。”
十一娘點頭:“那就好!只要能過了這個冬天,等明年開春就會好起來了。”
徐令宜點頭,啜了一口茶,道:“我們屋裡派了誰去幫著煮粥。”
既然要設粥棚做善事,徐家的眾女眷又怎麼能不參與其中。但讓她們去施粥,那也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
就得想個變通的法子。各房派了最有臉面的媽媽去幫著施粥。而這些媽媽也不過是坐在粥棚裡面的避風的小
格間說說話,看著粗使的婆子,小廝在一旁做事罷了。
“我們屋裡是陶媽媽!”十一娘笑道,“二嫂那邊是項媽媽,三嫂是甘媽媽,五弟妹添了石媽媽。”
徐令宜“嗯”了一聲,十一娘喊了春末進來給他更衣,自己用手爐暖床,服侍徐令宜歇下。
……
第二天一大早,杜媽媽帶著項媽媽等人去了粥棚,底下粗使的婆子、小廝眼皮子尖,早早把她們的轎子團團
圍住,下了轎,又迎到一旁歇腳的小棚子裡。
甘媽媽就讓人拿了葉子牌來:“。。。。。。大家也別乾坐著。”
大家都望著甘媽媽。
如今是三夫人當家,杜媽媽也不好潑了甘媽媽的面子,笑著應了。
這樣冷的天氣,誰不願意躲著點。
大家看著鬆了口氣,各自掏了碎銀子鬥起葉子牌來。
待到施粥的時候到了,大家丟了牌,到粥棚前面去督促婆子、小廝們施粥。衣衫襤褸的男人女人孩子們擠成
一團湧了上來,孔武有力的衙役鞭子在空中甩得“啪啪”直響,震懾著蜂擁而至的難民,吆喝他們排成排。
自有領了熱粥的人把站在粥棚旁穿金戴銀的媽媽們當成徐氏的女眷磕頭謝恩。
不管是誰在這樣的氣氛下都不免生出幾分得意來。
晚上回到屋裡,不免繪聲繪色地講給各自的夫人聽。
十一娘笑道:“即使如此,媽媽這幾天就多操勞些!”
“夫人放心。”陶媽媽笑道:“我自會和幾位媽媽共同進退的。”
十一娘點頭。
陶媽媽就問起徐令宜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