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的趕過來了。”
黃天青一聽原來是來聽課,舒展眉頭笑道:“既是聽課的,就跟在我身後莫要走散,有什麼事情等課後再與我講。”說完之後又和帶鄒晨他們找人的那位學子互通了姓名,邀請那位馬學子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馬學子本來想著能找到鄒行學混進院子就行了,沒想到居然能遇到張貢生的女婿,真是天上掉了好一大塊餡餅啊。
藉著張貢生的盛名,他們這一群人順利的進了一個門前掛著陳姓的大宅院,這個宅院裡坐滿了讀書人,和院外嘈雜的環境相比,這裡安靜的多。
院內大約有一百來位學子,他們圍成一個圈,在正中間有一個高臺,高臺上擺放著幾張案几圍著一個圓,案几後面空著,想是要開講的人還未上臺。
黃天青一進去,便走向高臺旁邊留著的一個空地,立刻便有僕從為他們鋪上葦蓆,並沏上香茶。
鄒晨坐在這裡看著滿院的書生們,不由得大感驚奇,一個小小的下口,居然因為一次講課而聚集了數百的學子,可想而知在當代讀書的人是有多少吧。這麼多的讀書人,相應的考試難度也會增加了許多,也不知道自己的兩個哥哥有沒有機會
如果實在不行,也只能把自己記得的那幾篇明朝制藝的片段貢獻出來讓他們學習了,反正五郎的記性非常的好,只要讓他聽一遍就可以記得。
不一會,便看到眾位學子們齊齊站立,卻原來是幾位學士陪著兩位講課的老師來了。要開講的一位是陳博士,另一位則是蔡博士。
張貢生陪著幾位上了高臺,看到女婿坐在人群中,遙遙點個頭。
短暫的嘈雜後,高臺上兩位講師開課了。今日所講的課題,乃是講的八股制藝之術。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只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於其際者,往往而鮮也。”
“破題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與爾。凡破題無論聖賢與何人之名,均須用代字,故以能者二字代顏淵。”
臺下那些學子們,聽的如醉如痴,神魂顛倒。二郎四郎他們雖然是聽不懂,然而卻強迫自己默記在心!將來若是自己學到了這個制藝,再把今天學的東西拿出來慢慢參考。
約摸講了一個時辰,兩位博士停下來喝茶。然後是張貢生他們幾個開講,這次講的乃是讀書的心得。
下面的那些學子們一聽,更是打起精神來不肯漏掉半句。這高臺上講解心得可全是貢生舉人,他們的讀書心得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這可是一份寶貴的學習知識啊。
一直講到日上三杆,快到午飯的時候才講完。那些學子們意猶未盡的還坐在高臺下默默吸收,高臺上的幾個人已經笑語盈盈的結伴出門去了。
--------
PS:本文中所有的尺,全部是現代尺,作者不懂古代尺的換算方法。作者的數學是被音樂老師教的!如果有羨慕嫉妒恨的你們就只管恨吧,作者淡定的表示無所謂。
o(*^▽^*)ブ
第二十七章談六經大郎出醜
更新時間2013…8…24 20:00:27 字數:3428
那些看書不給推薦票的壞孩紙,我畫圈圈詛咒你們內急找不到空位置
--------------------
黃天青帶著幾個外甥在下口吃了一頓中飯,聽到他們說是自己駕車來的,到了下午便催促他們回去。
等到鄒晨他們回到了村子裡,先到村東轉了轉,看到地基已經挖的差不多了,明天就可以夯土。村東的廢地上堆砌著滿地的大石塊,那些挖出來的黃土也被人細細篩好,放到一邊待用,旁邊還有一大堆的沙子。等到明天地基全部挖出來夯實以後就把黃土、河沙、白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再把石塊當底座就可以砌一道高牆了。
這種牆砌出來以後非常牢固,哪怕是過了幾十年的風雨也不容易風化,在牆頂再砌進去一些碎瓦殘瓷,便可以防盜。這種牆一般情況下來講都是一些大門宅院的才會花這麼多的銀錢去砌,今天鄒家兄弟居然肯花錢砌這樣的牆,一時之間,引來了村裡好多人過來圍觀。
鄒老爺子雖然嘴上埋怨兩個兒子窮花錢,然而今天還是主動來看了。到了村東一看,黃土、河沙石頭都堆放的整整齊齊,心裡又是高興又是惋惜。鄒家的榮耀一切都集於長子長孫才是正理,只有長子那一房中了秀才舉人,鄒家才算是真正的門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