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
這些年,她也偶爾進宮來請安。
這會兒從屏風後頭繞出來,嘴角噙著笑:“主子今兒召奴婢進宮,就是為了這個嗎?”
太后揉了揉額頭:“這個事兒,我同誰也說不著,你也瞧見了,打發知意去帶人來,還要揹著皇帝。”
話到此處,太后不由的搖了頭:“我曾經也想過,皇后那裡……也許皇帝終究不忍心要她死,事情了結了,也不過隨處擺在那裡,再過個幾年,朝臣淡忘了,皇帝便是真要。寵。一。寵。她,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有什麼呢?”
韓氏搖搖頭:“上回奴婢同您說過,景肅殿,只怕還是備給皇后娘娘的。”
“是,”太后哂笑了一回,“我去瞧過了。貴妃搬進去之後,我特意去過一趟,你說的都是對的。”
韓氏長嘆了一聲:“故而您覺著,陛下為著娘娘的死,對甄氏一族的處置,只怕要重新掂量?”
太后深吸了口氣:“這個倒不會。留下甄籍一條命,也沒什麼。我怕的是”她將音兒拖的很長,“我怕的不過是甄籍反了。雖然皇帝整日裡說,甄籍不敢。可你要知道,甄籍是戎馬一生的人,他骨血裡帶著剛氣,自然也帶著不服氣。皇帝貿貿然要給他扣罪名,難保他一時想錯了路,就反了。”
韓氏面上平平的,長長的哦了一聲:“所以主子您想借此機會,把兵權給奪了?”
“嗯,”太后點點頭,“皇帝未必想不到這一層,只是你也清楚皇帝的秉性。他要處置甄氏,謀劃了這麼多年,要的是一擊即中。此時他就算心中有這麼一想,也不會去動甄籍手上的兵權。”
韓氏知道,皇帝自然也有皇帝的想法。
其實在她看來,太后此舉也得兩說。
動了甄籍的兵權,無異於告訴他,皇帝要對他下手了。
甄籍真的會坐以待斃嗎?
一旦他反擊,只怕皇帝也要為難上一陣子。
韓氏欲言又止,臉上頗有為難神色。
太后盯著她看了會兒:“想說什麼就直說吧,咱們也都到了這把年紀,你在明元殿裡,就不要再學小孩子們那套吞吞吐吐的樣子了。有什麼話,沒什麼不能說的。”
韓氏笑著應了個是,想了想,便開了口:“奴婢只怕主子此舉,會觸怒甄籍。”
太后愣了下:“你說的,我也想過。不過事到如今了,他也折騰不出什麼花樣了。”
這裡頭好些事兒,終歸還是不能說給韓氏聽。
比方說公孫睿華的事兒,還有康定伯的事兒。
雲南和京中的聯絡,算是徹底的被斷了。
即便甄家也有交好的人家,可皇帝雷霆手段,她偏是不信,還有哪個不怕死的衝上前來護一護甄家的。
倒也不是她險些忘了,還有一個陸秉均呢。
想到這個人,太后也不由冷笑。
她不是不知道,甄籍對陸秉均有提攜之恩,更有救命的恩情。
可是如陸秉均這樣,不要命的去護著他們家,也真的算是重情重義。
這樣的人,若非要與甄籍站在同一處,實在是可用之人。
白氏終究還是選擇了回到雲南。
縱使太后沒有應允她,將這些話寫下來與她,她也不得不答應太后,回去勸一勸甄籍,交出兵符來。
六月初五,皇帝下旨,將陸秉均調任到京城來,這道旨意來的突然,可不過調了個外官兒進京,還不是入部,便也沒人放在心上當回事,不過議論了兩句,也就過去了。
又過了兩日,嚴競的案子終於被牽扯到了甄家身上,當即便有御史替談家叫屈。
皇帝權衡之下,罷免了大理寺幾個不大不小的官兒,又點了談昶旭入大理寺,雖然是個小小的寺丞,可他在這個年紀上,能入到大理寺去,也已經是天恩浩蕩了。
等到了六月十二,皇帝一道聖旨派下來,擇定貴妃談氏,立為繼後,冊後大典交由禮部一應料理。
一時之間,談家可謂水漲船高,往來賀喜的,絡繹不絕。
卻說江南那一行,這一日正到了戶縣邊上,再往前,兩側是高山,中間夾著一條委實算不上寬敞的路。
太子叫停了隊伍,眾人駐紮了有兩日。
此時京中立後聖旨昭告天下,他們自然也得了信。
太子的這頂帳篷,是被圍在正中間的,崔等人此時都圍在帳中。
劉光同細細的觀察,發覺小太子的臉色,委實算不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