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大將軍諸葛瑾,魏國有鎮東將軍諸葛誕,〃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東晉時有諸葛誕之孫諸葛恢,他與王導、庾亮幾乎齊名,被譽為〃中興三明〃之一,曾任吏部尚書、中書令、尚書右僕射。

琅邪諸葛氏之所以著名,還因為這個家族直至南北朝時還保有完整的家族譜牒。《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曾經講到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的事蹟,裴松之在這個地方引用《諸葛氏譜》作注說:〃京字行宗。〃裴松之是南朝劉宋人,這說明在南朝劉宋時,人們還能看到《諸葛氏譜》。南朝劉宋時,劉義慶在著名的《世說新語》中,談到諸葛誕後代的婚姻情況。書中寫道:東晉時,諸葛誕的孫子諸葛恢,大女兒嫁給太尉庾亮的兒子,二女兒嫁給徐州刺史羊忱的兒子,兒子娶了河南鄧攸的女兒。南朝梁人劉孝標在這個地方又引用《諸葛氏譜》作注說:〃恢子衡,字峻文。仕至滎陽太守。娶河南鄧攸女。〃可見至南朝蕭梁時,人們仍能見到《諸葛氏譜》。

民有民俗,家有家風。民俗的產生與傳承,有賴於百姓一代又一代的社會活動;家風的形成與弘揚,有賴於家族成員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實踐。如果今天我們能看到這部在南北朝時仍流傳的《諸葛氏譜》,如果史籍對諸葛家族成員的記載再多些,我們將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諸葛家風。然而很遺憾,《諸葛氏譜》在南北朝以後便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思賢講舍刊印了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書後附錄《人名譜》一卷,開篇有這樣一段說明文字:

凡《世說》人物可譜者,自臨沂王氏而下二十六家。然《世說》所記,止於晉末,今用諸史譜至陳隋。

從這段文字中可知,補此《人名譜》者為隋朝以後的人。在這卷《人名譜》中,還有二十六族屬於無族譜者,而諸葛家族恰恰在這二十六族內。在此以後,唐人所著的《隋書·經籍志》、五代人所著的《舊唐書·經籍志》、宋人所著的《新唐書·藝文志》、宋人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鄭樵的《通志·校讎略》、元人脫脫的《宋史·藝文志》、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經籍考》以至清人撰的《四庫全書總目》,都著錄了許多譜牒之書,但卻不見有《諸葛氏譜》。

看來,我們只有從史籍關於諸葛家族成員的有限記載中去了解、鉤沉諸葛家風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支九百多人的隊伍向漁陽(治今北京密雲西南)方向日夜兼程地進發,這是一群被秦朝廷徵發守邊的戍卒。隊伍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被一場罕見的大雨阻住。傾盆大雨匯成洪流,沖毀了道路,將路途變成一片泥濘的沼澤。即使冒雨前進,要想在規定的日期內趕到漁陽前線也是不可能的了。秦朝的法律嚴酷,誤期當斬,逃亡亦死。走投無路的戍卒們在陳勝、吳廣等人的領導下,殺掉押解他們的將尉,揭竿而起,武裝反抗暴秦。

陳勝、吳廣起義後,一個名叫葛嬰的人參加進來。由於他具有軍事才能,所以陳勝讓他帶領一支隊伍去征討蘄縣(治今安徽宿縣東南)以東的地方。葛嬰帶領這支隊伍向東南方向進發,在攻下東城(治今安徽定遠縣東南)以後,便在此地立一個名叫襄強的人為楚王。

葛嬰在軍事鬥爭勝利中,及時立襄強為楚王來擴大政治影響,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

葛嬰是符離(治今安徽宿縣東北)人,符離在戰國中後期屬於楚地。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楚國是滅亡得較晚的國家,也是一個對秦拚死抗爭的國家。秦始皇滅掉韓、趙、魏三國,又降服燕國以後,就打算滅楚。他問老將王翦,滅楚需要多少兵馬?王翦回答:〃非六十萬人不可。〃王翦是久經沙場富有經驗的戰將,他深知楚國的力量及抵抗決心,認為非用重兵不可能征服楚國。而年輕氣盛的將軍李信卻傲慢地說:〃只用二十萬人便可滅楚。〃秦始皇認為王翦膽小怯敵,便不用王翦而任李信,給了他二十萬兵馬,讓他率軍滅楚。李信開始取得一些小勝,便驕傲起來。楚軍乘機進行反擊,急行軍三日三夜,在城父(治今安徽亳縣東南)攻入秦軍營壘,斬殺秦軍七都尉,秦軍大敗而歸。在事實面前,秦始皇承認了自己的失策,重新起用王翦,讓他率六十萬人馬,又一次進攻楚國。楚國聽到王翦率軍前來,也傾全國兵力進行抵抗。富有經驗的王翦卻堅守不出,不急於與楚兵決戰。楚兵多次挑戰不成,便向東撤兵。王翦見時機已到,便率領已經得到充分休息計程車卒追擊楚軍,在蘄縣南大敗楚軍,並殺死了楚國名將項燕。陳勝起義時,這場戰爭剛剛過去了十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