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因此他也是有缺點的。
諸葛亮一生做過許多他認為值得做的事,因此他也避免不了犯錯誤。
嚴格地說,缺點和錯誤是有區別的。費爾巴哈說:〃人的缺點只是德行所構思的計劃之敗績。〃換句話說,缺點是人所固有的,是與優點同時俱存的東西。是一種必然性的東西,錯誤和失誤則是或受客觀條件限制,或由於判斷不正確而產生的不正確行為,它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暫時的,偶然的。
第82節:第十一章立身治家(4)
毫無疑問,諸葛亮不但是蜀漢最優秀的人才,也是三國時期最優秀的人才。諸葛亮的接班人費禕曾對姜維說:〃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這是實情。諸葛亮才智超群,辦事能力強,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這些都是他的優點。出於對蜀漢的忠心,他極力想把蜀漢的事情辦好,特別是夷陵戰敗蜀漢遇到重大挫折後,諸葛亮更是小心謹慎,國事政事,不分鉅細,事事操心,公事私事,不論大小,事事過問。由於他辦事能力強,就總想著能者多勞,〃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他親自校薄書,乃至〃流汗竟日〃,累得每頓飯吃得比常人要少得多。由於他才智過人,唯恐別人或不像他那樣盡心,或雖盡心卻效果不佳,因而對下邊不放心,不放手讓下屬在實踐中增長才幹。一句話,作為一個國家的主要首領,事必躬親,大事小事一把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的缺點。因為對統帥人物來說,過多地過問瑣事乃是一大忌。作為〃一把手〃,必須抓帶戰略意義的事情,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與全域性相關的決策上,而不能過多地過問瑣事。古羅馬法典曾有這樣一條規定:〃統帥不宜過問瑣事。〃克拉克《有效的管理者》。十九世紀的德國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也說:〃瞭解一切細節對統帥來說是有害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不是說諸葛亮不抓大事,而是說他抓大事的同時還過多地過問了許多瑣事。這樣做有兩個害處。
第一,過多地過問瑣事,勢必會分散抓大事的精力。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總要有所不為然後才有所為,想小事多了,想大事必然會受影響。
第二,事必躬親對諸葛亮的健康也十分不利。諸葛亮逝世的年紀並不大,僅五十四歲。劉備逝世時六十三歲,孫權逝世時七十一歲,曹操逝世時六十六歲,比起他們,諸葛亮就算是英年早逝。諸葛亮就是過度勞累,嚴重地損害了身體健康而致早逝的。因為從史書記載看,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前沒有身體不適的跡象,在北伐中他還命令士兵屯田,作好了與司馬懿長期相持的準備。唐人尚馳說:〃以人事而論,使武侯長存,殷若一敵國,勝於本朝百萬之師,北向爭衡,司馬懿復惕息而不敢戰,足明中原非曹丕所有也。〃這當然是一種假設,但如果諸葛亮真的再多活十多年,這種假設也有變成事實的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講,諸葛亮的事必躬親,危害的就不僅僅是他的健康了。
對於諸葛亮的這個缺點,當時就有人對他提出批評勸告,最典型的就是丞相主簿楊顒。他發現諸葛亮親自校閱簿書,便走過去對他說:
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請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執耕稼,婢典炊爨,雞主司晨,犬主吠盜,牛負過載,馬涉遠路,私業無曠,所求皆是,雍容高枕,飲食而已。忽一旦盡欲以身親其役,不復付任,勞其體力,為此碎務,形疲神困,終無一成。豈其智之不如奴婢雞狗哉?失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故邴吉不問橫道死人而憂牛喘,陳平不肯知錢穀之數,雲自有主者,彼誠達於位分之體也。今明公為治,乃躬自校簿書,流汗竟日,不亦勞乎!
諸葛亮聽了,大為感動,連忙起身承認錯誤。但長期形成的工作作風要改也難,直至他病逝於五丈原之前,罰二十人以上的事情還要親自處理,忙得夙興夜寐,所啖食不至數升,就說明他雖然接受了楊顒的批評,但卻沒有改正。這也很好理解。諸葛亮的這個缺點,是與他公忠體國,唯恐〃託付不效〃的高度責任心相關的,要想改正,也是很難的。
諸葛亮一生為蜀漢做了許多事情。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因此,在一些具體事情上犯錯誤或失誤也是難免的。
諸葛亮的重大失誤有以下幾個。
……
第83節:第十二章源遠流長(1)
第十二章源遠流長
第一節鍾靈毓秀
廣袤的齊魯大地是一個山雄水闊、物產富饒的地方。
齊地臨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