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搶先退到斜谷南口,一面佈置軍隊阻擊楊儀,一面派人去成都向後主上表,說楊儀率兵反叛。
楊儀一面伐樹修道,晝夜兼行,一面也派出信使從小路回成都,向後主告急,說魏延舉兵叛變。
魏延、楊儀,各自指責對方,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劉禪鬧不清誰是真叛,便問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董允、蔣琬都保楊儀而疑魏延,劉禪下令讓蔣琬率宿衛宮省的諸營士兵北上救難。
蔣琬還沒到,在南谷口楊、魏二人卻已經打起來了。
魏延向楊儀軍發動進攻,楊儀命大將王平率軍抵禦。王平面對魏延怒斥道:〃丞相亡故,身尚未寒,你們怎麼就幹出這種事?〃魏延理虧,語塞無話。魏延兵眾見此,知道曲在魏延,紛紛離他而去。魏延眾叛親離,只帶其子與數人向漢中逃去。楊儀派將軍馬岱緊追不捨,終於將他追殺。魏延的首級被送到楊儀面前,楊儀將其人頭扔在地上,用腳踩著,惡狠狠地說:〃奴才,你還能作惡嗎?〃
這就是被稱為〃南谷口火拼〃的歷史事件。
……
第75節:第十章軍事奇才(1)
第十章軍事奇才
第一節傑出的軍事理論家
諸葛亮是軍事家嗎?
回答當然是肯定的。然而事實上,它又成為人們討論的問題。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寫道:〃然亮(指諸葛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奇‘書‘網‘整。理提。供'優於將略。〃又說:〃(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陳壽評曰。
還有人說:〃諸葛亮始出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應之,若亮速進,則三郡非中國(指曹魏)之有也,而亮徐行不進;既而官兵上隴,三郡復,亮無尺寸之功,失此機,何也?〃
還有人說得更不客氣:說諸葛亮〃空勞師旅,無歲不徵,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魏司馬懿才用兵眾,'奇‘書‘網‘整。理提。供'未易可輕,量敵而進,兵家所慎;若丞相心有以策之,則未凡坦然之勳,若無策以裁之,則非明哲之謂,海內歸向之意也〃。
以上三種說法,是我們所見到的最早的懷疑甚至否定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說法。
對諸葛亮軍事才能持肯定態度的說法比否定的要早、要多。
諸葛亮逝世後,蜀軍安然退回漢中。司馬懿來到諸葛亮駐軍的處所,見到他的營壘佈置,稱讚說:〃天下奇才也!〃司馬懿是敵方統帥,曾對他的部眾說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然而當他巡視諸葛亮的營地後卻一改常態,其原因就是由於看到諸葛亮治軍的規矩法度皆己所不能為,〃恍然自失,不覺其言之發也。可以觀其真情矣〃。
西晉之後,稱讚和肯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者代不乏人。
南朝蕭梁末期,陸法和為梁元帝徵蜀,走到白帝城,對眾人說:〃諸葛孔明可謂名將,吾自見之。〃
唐太宗曾和名將李靖多次討論軍事,後來將討論整合《李衛公問對》一書。從這部書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君臣對諸葛亮的軍事理論和實踐是相當重視的。君臣二人所討論的內容,包括指揮戰爭的各個方面,涉及到的軍事家約有十七人,如果按提及次數多少排列,大致情況如下:
孫武:二十一問。
諸葛亮:十三問。
姜太公:九問。
曹操:六問
司馬穰苴:五問。
李:四問。
管仲:三問。
吳起:三問。
韓信:三問。
一流軍事家唐太宗、李靖對諸葛亮軍事理論的重視,不僅表現在所討論的次數上,也表現在談話的內容上。
唐太宗說:〃統兵節制之法真是太深奧了。得其法正則昌,失其法則亡。你為我把歷代善於統兵節制的將領及方法都圖寫出來,我當擇其精微者,垂於後世。〃
李靖說:〃臣以前所獻上的黃帝、太公二陣圖,並《司馬法》、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歷代名將,運用其中一二而獲得成功的也很多。只不過懂得軍事的史官很少,不能把他們的業績實錄下來。陛下既已下詔,我當奉旨纂述以聞。〃
宋人陳亮也說:〃唐朝的李靖,是講兵法講得很好的人。我曾經讀過《問對》一書,那裡面講諸葛亮兵法之妙,細微全面。然而對司馬懿卻隻字不提。李靖是個懂兵法的人,他這樣做固然是有其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