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個小本本來,雙手遞給了西園寺:“這是我們統計的西伯利亞地區的資源,請您過目!”
西園寺雙手接過,他開啟來看著,一邊寺內正毅卻接著小聲說道:“首相閣下,中國人目前已經得到了西伯利亞南部的廣闊領土,那裡的資源比他們江淮的礦山要豐富的多!而我們佔領的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資源數量也是非常豐富,相當於兩個印尼的總和!如果我們現在退出俄國,中國人會馬上得到這裡,用不了多少年,我們的國力將被中國遠遠的拋開。”
日本人不願意放棄的原因就是楊小林不想讓他們得到的原因,這中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中國可以向大英帝國讓出利益,可以和美國和法國共享資源,也可以和德國共同開發,但是唯獨日本不行!
其實就算施特塞爾不做這些動作的出來,日本也會找機會幹掉他的。因為日本人知道這幫人保護的是中國在西伯利亞的利益。這一片有日本沒中國,有中國就註定沒有日本立足的地方。
仗是打定了,關鍵是怎麼打。小日本也不會說由著你中國算計,人家也有自己的策略的。(未完待續。。)
第六十三章 開春很忙
中國和日本方面都在為這場戰爭做著準備,方式不一樣,目的卻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取得勝利。在中國,楊小林真的沒有進行任何引導人民對日本方面仇視的宣傳,這並不是因為他認為打日本不需要動員。
目前中國正處在一個社會觀念轉型的特殊時期,各種理念衝突真的非常厲害,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對這個社會有他們自己的想法。
像袁世凱那個年齡段的中國人對現在社會上一些年輕人的做法真的看不慣,這只是傳統生活方式和新生活之間的衝突,已經衝突了好幾年了,目前這個矛盾好像慢慢的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最少在楊司令家裡袁世凱和他閨女不再吵架了。
而新的矛盾隨著楊小林在學校推行尚武精神,隨著那些孩子們一天天的接受這種精神,隱隱有一種要爆發的趨勢。
什麼是尚武精神?不是說把孩子們拉去軍訓,學會開槍學會打仗他們具備了這種精神的。尚武的可能是保家衛國的勇士,也可能是打架鬥毆的流氓,在這一點上政府必須進行引導。
楊小林不光教孩子們打槍,還透過電影,畫報,課本等不同的手段,告訴孩子們槍口該對準什麼地方。孩子們就是白紙,可塑性非常強,你教他們什麼,他們就學會什麼。
尚武精神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矛盾其實就體現在趙明楊對他親爹的那種舉動的不理解上面。趙明楊現在在學校越來越活躍,雖然楊小林教育過他一次,但是楊把總的教育顯然是不成功的,這孩子依然認為他親爹當時衝向八國聯軍的炮火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懦弱的逃避。
他是沒辦法理解他親爹的。像趙家少爺那種人,從小在封建教育的制度下長大,他們認為讀書人的最高的品質就是沒事讀書修身心,臨危一死報君王。
而現在的這些中小學生雖然只是經過了一年的教育。但是他們的觀念已經和這些人大相徑庭,在楊小林給他們灌輸的理念使他們認為沒事的時候你不應該只顧修自己的身心,臨危之際更不應該一死了之。
父母問自己孩子為什麼要讀書,他們的回答是為了讓中國走向強盛。你問他們最崇拜的是誰,他們會告訴你是衛青霍去病。在他們還不成熟的心靈中,楊小林埋下了一顆為祖國開疆拓土的種子。在今年中國的第一次大學招生考試中,南京的一個考場上就出現一個條幅,是學生們自己寫的:“中學畢業,我已成年,請吹響衝鋒的號角。我隨時等候國家的召集。”
這就是楊小林建立的動員機制,他認為我們的動員就應該是長效的,而不是那種等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才被迫發出的一聲怒吼。這些孩子還沒長大呢,等個五年十年的,等他們成為這個社會的棟樑的時候,楊小林相信世界上所有的國家聽到中國吼聲都將發抖。
他真的希望中國能有十年的和平,我們的民族確實需要一個喘息的時間。
這一段時間的和平局面真的給我們帶來了生機,趕走俄國人的時候我們的土地上幾乎沒有什麼重工業,特別是北方。已經被戰火蹂躪成了一片廢墟。中國人就是在這片廢墟上創造了奇蹟,我們從零開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著,最起碼到現在中國的老百姓已經不用為吃喝的問題發愁了。
透過發行國家債券、接受各國貸款並積極爭取援助、中國吸取了大量的國際資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