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飄,拐個遊俠當保鏢》最快更新 [aishu55.cc]
友人贈,不敢辭。
況且這可是文辭送的哎!文辭要送什麼,他都想收下。幼時文辭送他的木頭娃娃,現在還好好被他收在床底的箱子裡。
方景琢磨著,到時候請青鋒閣給文辭打一把趁手的兵器好了。
這叫有來有往。
你送我點兒什麼,我送你點兒什麼,不就能不見面也互相記掛了嗎?
幾人騎馬雖說不快,一天也奔出三四十里地去。
已近傍晚,夜行危險,周圍無村無店可以投宿。方景在樹林裡帶著幾人找了個背風的坡地,打算就地休息,明早繼續行進。
他們沒有深入樹林,離路邊很近,這樣如果發生什麼情況,可以立馬上馬逃跑。
除了常常在外行走的方景,剩下幾人都沒有什麼夜宿郊外的經驗。但她們都很激動,不覺得苦,還彷彿在遊山玩水。
人背靠北坡,馬車停在西面,幾人在馬車和坡中間圍坐,避風保暖。
寒氣容易由下入體,高小圓怕他們著涼,不許他們直接坐在地上,而是從馬車上搬下小凳來。
四匹馬兒在旁邊吃草,方景都用牧童結拴在路邊樹上。
牧童結也叫拴馬扣,常年在外行走的人和牧民都會打這種結,方便把馬繫住。
這種結的特點就是馬越掙脫越緊,人卻只要輕輕一拽繩尾就能鬆開。
方景見過很聰明的馬,可以自己拿牙咬著解開繩結。不過這幾匹馬似乎還未成精到這個地步,沒有自己研究出逃跑技巧,而是安安分分地在旁邊啃草。
文辭和林千星特意向他學了這個繩結,之前她們騎的馬都是拴在馬廄裡,有僕從打理,或者是由僕從牽走,自己沒上手過。
行走在外,繩子是很重要的工具,不同的繩結髮揮的作用也不同。
比如有的繩結專門用來捆人,不容易掙脫,對付匪徒很有用。有的用來拉人,比如對方掉進陷阱,需要從井裡拉出來,一個系不好容易把人勒得喘不過氣,還使不上勁兒。
比如繩子不夠長,要接起來,這時候有接繩結,就算圓扁材質不同,接起來也不容易斷開。
八字結、平結、活索、單結、蝴蝶結……細究起來特別多,方景見他們感興趣,就教了十來種常用的。
方景上手教了兩次,讓他們自己琢磨去,他自己則去撿樹枝了。
這結看著簡單,但要做起來,還真容易搞混。比如牧童結,要估計繩子的長短,把握馬兒的活動範圍,也是個精細活兒。
“哎哎哎好疼!踏雪你怎麼什麼都咬!”
林千星一個沒弄好,繩子從馬兒蹄子中間穿過,絆了馬腳,被踏雪一口咬到了屁股上。
雞飛狗跳了一陣,兩人終於學會了。
高小圓雖然不會騎馬,但是學繩結學得又快又好。
原來她們出去採藥,有時候要走一些懸崖峭壁,就會在身上綁上繩子,因此學起來容易些。
文辭想起以往快過年的時候,秀姨會帶著侍書侍畫做一些年結,不過她自己沒動手試過。
這麼想來,荷包、玉佩上也有繩結,甚至劍穗,也都是繩結的一種。
文辭現在用的劍穗就是方景給辮的,青綠的配色,還有一顆玉髓珠子。
這麼想來,繩結的作用還很大嘛!她學得更認真了。
幾人在這邊手忙腳亂打繩結,方景已經帶著找到的柴火回來了。
這邊樹林裡還是能找到一些枯枝敗葉的,如果全是田地,那就沒有辦法了。
幾人圍坐,方景向他們傳授經驗,“戶外過夜,最主要的是升起一把火。有了火,很多野獸都不敢靠近,自己也不至於凍僵。”
引火先要清出一片空地來,否則容易帶著周圍的草一起著,形成大火燎原之勢。
方景帶了火摺子,用乾草幹樹葉引燃,之後再加一些細小的樹枝。等火苗大了,再加一些粗壯的枝幹進去。
方景拿樹枝捅了捅火堆,讓它燃得更旺一點兒,“野獸會看到火光畏懼,人也會看到火光。如果遇到其他過路人,不知對方來頭,不用主動答話。”
這些都是“前輩”經驗,眾人洗耳恭聽,認真記在心裡。
但顯然這點兒柴火還支撐不了太久,文辭提出和高小圓再去找點兒樹枝來。
文辭有內力在身,還有武器,高小圓也有天生奇力,很適合掰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