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一章 進宮

趙亮在決定拿出飛梭的時候,就有想過見到乾隆,只是他沒想過會這麼的快。

簡直太順利了。

自己頭一天投書和珅府上,第二天上午就見了馮英廉,後者親眼驗看了飛梭織布機的效能後,當即就進宮求見乾隆,然後自己就也跟著見到乾隆了。

雖然人是趴在地上的,就是進宮途中,那眼睛都被領引的太監管著,不能東張西望,要一直瞅著地面。搞得像是他趙亮像是沒來過紫禁城一樣。

“小小年紀有此巧思,莫非是自幼好之?”

乾隆還沒老糊塗,很清楚飛梭織布機的意義之重大,所以見到趙亮之年輕後很是吃驚。

一是震驚於此利器竟不是出於一老工巧匠之手,而是一個年紀如此青蔥的小輩。旋即就有想到是不是此子吞了別人的功勞,膽大包天要矇騙於他?

最後則驚詫於他的膽量。

無論是不是有欺君之嫌,趙亮之人的巧思聰慧都可見一番。小小年紀就投書於和珅府邸,借和珅背後的英廉之力,直達天聽是其一;敢親自上京經營酒樓是其二。

四九城裡那些叫得響名號的飯莊可不是好經營的,乾隆雖深居大內對之也是頗有耳聞的!

而趙家的松鶴樓能名響中原,接連在多地開設分店,必然有其獨到之處。其孤身北上京師闖蕩,顯然不會甘心默默無聞……

英廉、和珅都在一旁豎立,聞言默不出聲。這事兒與他倆無關不是?

趙亮便是犯了貪功冒名之欺君大罪,與他倆也毛的關係都沒有。二人只多是見之欣喜,操之過急,受人矇騙罷了。

“不敢欺瞞聖上。小人自幼攻讀詩書,於機關工匠一道上並無建樹。”

趙亮神態也非常之鎮定,早在他決定要拿出飛梭織布機的時候就有想過這一點,自己一個富家少爺從來未接觸過紡織,怎麼就能想出飛梭的妙法呢?

這都不是和珅有沒有提醒過的事兒了,而是他做事兒前先就要想到的‘漏洞’。

他的回答是:“去歲小人於濟寧、臨清兩地開設分店時候,曾聽人提及了三兩句,言西洋之地有能匠,散巧思,改織布機省半力而工十倍……”

臨清、濟寧都是大運河沿線的商業明珠,人來人往的不要太多,根本就無法查實。趙亮以此做託口,萬無一失。

傳揚出去了還能給天下人敲上一記小警鐘,叫他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雖然這點警告根本就打不醒沉睡中的中國!

乾隆沉沒片刻,接受了這個答案,雞蛋好吃但不需要知道是下蛋的老母雞是那一隻麼。橫豎趙亮已經把成品擺在他面前了。

作為飛梭織布機這一’工程’的總負責人,趙亮任務完成的很漂亮,那功勞自然也是最大的。

至於他是怎麼完成工程的,又是這麼跟和珅、英廉搭上關係的,又為什麼是跟和珅英廉搭上的關係,他通通不需要了解,也無意去了解。

心頭僅有的一點疑惑消失了,乾隆的神態更加緩和。

下面的英廉、和珅不經意的對視一眼,知道趙亮‘立功受賞’前最後一道難關也過去了,接下來就順順利利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趙亮的好處就來了。首先是乾隆親筆手書的‘松鶴樓’匾額一塊,會由內務府做好後親自送到;然後是賜金百兩,也算一筆小錢了;最後趙亮搖身一變的成為了國子監生了。

雖然這最後一條的附加作用對趙亮來說根本無用,他一不會入國子監學習,二不會步入官場。這個由皇帝親自恩賜的監生,某種意義上就跟尋常用錢捐來的監生沒啥個區別。

但這好歹也是一份榮耀,一份大大的榮耀,能讓州府官員都必須正視的榮耀。等於無形中提了一把趙亮的身份。

其實際作用不亞於乾隆的御筆親書。

總的來說乾隆的付出與他的收穫根本不能成正比,飛梭織布機對乾隆的助益遠不是他所賜下的那點東西能比擬的。

可這就是封建王朝。

機械之功根本就不被重視的,想想戴梓的下場吧。

得了好處,趙亮就要出宮了。乾隆不會留他吃飯的。

而英廉也去了內務府,因為這推廣飛梭織布機的差事落在了他的頭上,喜的他滿臉都是笑。

宮門外英廉還特意叮囑和珅,叫和珅好好的款待趙亮,等他下衙後再當面重謝。

趙亮連道不敢,看著英廉的官轎遠去,再看著宮門外廣闊的天空,深深的吐出一口氣。